新闻发布会现场 东南网记者 林歆刚 摄
东南网3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林歆刚)28日下午,记者从“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空间管制能力不断增强,科学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资源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市场作用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共同建设成效明显。
会上,厦门市发改委副巡视员王巧莉表示,厦门市各部门在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目标评价考核等多个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形成一批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改革成果,得到国家和省里的肯定及推广。
2019年是实现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行动目标的关键一年,厦门市将编制《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建立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将修订《厦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将开展2018年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建立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加快建设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将充分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大胆创新,对已出台的成果的跟踪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估,对制度上有创新突破、群众获得感较强的成果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和提升,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据了解,厦门市在强化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布局引导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不断健全。全国首部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对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实行全过程监管。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岛内全部小区,全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3%,岛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正有序推进。
“厦门市通过确立‘区为主体、第三方运行维护、多方巡查监督、市级实施考核和水质检测’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农村污水治理机制。截至2018年底,全市完成661个自然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278个自然村截污纳管工程,实现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王巧莉介绍,厦门还建成碳排放智能管理云平台,纳入了厦门能耗超过5000吨标煤的68家重点高能耗企业,可同时满足政府与企业需求的碳排放智能管理。目前,该平台已获中国首个碳排放平台类国家发明专利。
发布会上,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吴国梁还介绍了厦门从海域空间管理向海域资源优良生态管理层面提升的工作情况。
吴国梁表示,通过开展湾区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和海陆统筹治理等工作后,厦门水产养殖整治面积超过150平方公里,退耕还海约4.5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沙滩长约5公里,恢复湿地公园约2平方公里,增加滨海岸线超过20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同时,为改善厦门海域生态景观,恢复海洋资源,美化海洋景观,厦门市全面实施海堤开口、海域清淤、沙滩恢复、湿地重构、物种保护及海岛修复等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海域清淤约1.7亿方,修复沙滩达100多万平方米,恢复红树林湿地100多公顷,增殖放流50多批次,厦门海域白海豚种群数量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