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保障 建成全程分类硬件体系 3月8日下午4点,一辆满载旧沙发、旧床垫的卡车缓缓驶入集美区大件废弃物处理厂,这些以往棘手的大件废弃物将在这里集中粉碎。 目前,厦门东部工业废物处置中心、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已建成投用,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计划于2019年底建成投用。到2019年底,厦门全市垃圾焚烧能力将达4350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将达1200吨、餐厨垃圾500吨,全市垃圾总处理能力将达6050吨,2019年底将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同时,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已建成4座大件垃圾处理厂,60条厨余垃圾直运线、1600余个收集点,并配套厨余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专用车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程分类硬件体系。 除了硬件配置完善到位,厦门还是我省首个为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2017年9月10日,《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在一年时间内,又配套出台了《厦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等16项配套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法规配套体系,为依法依规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 发动市民 变“要我分”为“我要分” “垃圾分得好,还可以兑换鸡蛋呀!”“这个法子好,大家肯定更有积极性。”……在思明区下沃社区海洋新村,每户都有一张垃圾分类小能手积分卡,只要正确分类垃圾就能每次获得1个积分,累积10个积分就可以兑换10个鸡蛋。这一创新垃圾分类“积分银行”奖励机制、鼓励参与垃圾分类的做法,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点赞。 积分换鸡蛋、厨余换蔬菜……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方面,除了比拼创意,垃圾分类督导员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们既是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又是实施者,同时也是监督者。 “这是环保大事,也是千秋万代的事,再脏再累我们也愿意出一份力。”今年64岁的苏中南和爱人是厦门莲花北社区的普通居民,同时还是垃圾分类督导员,自厦门施行垃圾分类以来,夫妻俩一干就是近三个年头。为了制止乱倒垃圾的现象,苏中南的爱人曾连续几天蹲守到深夜,终于等来了倾倒垃圾的某酒店工作人员。在进行一番教育宣导后,当事人羞愧地表示:“再也不乱倒垃圾了,谢谢你们。” 在思明区,以在职党员为点,家庭、学校、社区为面,开展了229场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带动了4215人次参与。湖里区各街道则联合社区、业委会、督导员等进行地毯式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集美区借助独有的“学村文化”特色资源,依托社区书院、志愿者,形成“队伍+志愿者服务驿站+社区书院”的垃圾分类工作阵地……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有了社区、商家和居民三方联动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才真正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全民参与。 |
相关阅读:
- [ 03-15]垃圾分类进社区
- [ 03-14]“环境保护在心中、垃圾分类在手中”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 [ 03-11]纺织社区“不忘初心跟党走 垃圾分类我先行”趣味游园
- [ 02-26]上月厦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出炉 湖里思明居前两名
- [ 01-31]垃圾分类志愿行 洁净家园迎新春
- [ 01-30]晒出成绩单 厦门筼筜街道召开垃圾分类新春动员会
- [ 01-15]厦门首推民主监督性协商议题助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 [ 01-28]厦门上月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出炉 湖里区再次夺冠
- [ 01-1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