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梳山理水造地营城 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 老城区要改造提升,新城区如何汇就蓝图,建设新型海绵城市。 3月3日到3月10日,下了整整一周的大雨,翔安南部新城新建的科技中学内,红色的跑道、整齐的透水路面、青翠满眼的校园,丝毫看不到积水的痕迹。 项目负责人李运杰介绍,学校海绵项目分为两个汇水分区,根据径流量分析,采用了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城市措施,雨水通过汇流和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场地内的海绵城市措施进行渗透、储存、调节,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将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最大化,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翔安新城试点区大部分区域虽尚未开发,但是初期传统的开发建设已使水面率呈逐年减少趋势,亟须转变新城开发模式,尽快保护并修复自然本底,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厦门市海绵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新城试点区先“梳山理水”,划定蓝线绿线,严格保护水系、绿廊、低洼地等大海绵体,打通行泄通道,留足调蓄空间,控制水文竖向,确保城市良好的自然排水基底;接着“造地营城”,精细化管控地块、道路等小海绵体,严格雨污分流,让“雨水地面走,污水地下走”,从雨水收集到最终排放实行全流程环环把控,严格控制入河面源污染,再辅以系统保障,开展生境营造、内源治理、活水提质等工作,留足水,留好水,实现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长期管控与近期修补相结合,以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为先,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从源头上避免了传统新城开发建设模式下所面临的水方面问题,翔安新城试点区全面建成了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海绵新城,其规划建设管控经验已为厦门市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厦门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的典范。
|
相关阅读:
- [ 03-12]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迎"国考" 国家三部委联合专家组昨抵达
- [ 03-11]厦门创建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市 提升城市宜居度
- [ 03-11]厦门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 [ 03-08]厦门创建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市 提升城市宜居度
- [ 01-17]福州267个海绵化改造项目全面动建 115项已完工
- [ 11-28]《海绵宝宝》原作者患渐冻人症去世 享年57岁
- [ 10-29]厦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了新验收标准
- [ 09-03]翔安再添休闲公园兼具“海绵”功能 即将向市民开放
- [ 06-19]多科协作 邵武市立医院治愈一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