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东山民俗文化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刘志勇 摄
近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海沧供电所的四位志愿者来到海沧区东瑶村,为困难家庭更换用电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3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三月,被赋予了雷锋精神的红色底色,鹭岛的街头巷尾,处处活跃着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如今在厦门,“志愿红”也已经成为城市的底色,一年365天,在人流如织的车站、机场,在纵横交错的街道路口,甚至是社区内、乡村里,都能遇见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热心人。
来自厦门市文明办的数据显示,目前厦门注册志愿者超过7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3886个,全市志愿服务项目超过2.1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86万小时,经常性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有620个。厦门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仅去年厦门就新增注册志愿者约10万人,志愿服务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合力谋升级,延触角促乡村振兴
近日,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率先成立了该区首支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非公组织志愿服务联盟。该联盟吸纳了福建省助学济困公益协会、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市海丝慈善总会、厦门市七公益志愿者协会、中途之家脊髓损伤者服务中心5支志愿服务组织。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队伍正在告别过去“单打独斗”的服务方式,通过联盟让志愿服务形成合力,发挥更大作用。去年底,厦门市湖里区“五缘益+”志愿服务联盟成立,这个联盟囊括了湖里区十余万名志愿者,将扮演统筹全区志愿服务队的角色。联盟还将定期组织召开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会,每年至少组织一场志愿服务骨干培训,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先进评选表彰,完善志愿者嘉许回馈制度,激发全区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
湖里区“五缘益+”志愿服务联盟、同安区“920·就爱您”志愿服务联盟、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翔安青年志愿者联盟……如今厦门的六个区都有各自的区域志愿服务联盟组织,在形成志愿服务合力的同时,引导志愿队伍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厦门的志愿服务更多地深入乡村地区,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全市农村数量最多、农业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同安区开启了志愿服务“订单”模式,推出了“志愿服务超市+星火工程”项目,依托42支专业志愿队,与114个村(居)结对共建。通过与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结对共建,同安区大同街道西安社区将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载体,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00人。
在“送志愿、送服务、种志愿”系列活动的开展下,该区促进各村居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催生城乡志愿服务原动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规范可持续发展,探索服务更社会化
这几天,同安东山民俗文化志愿服务协会会长刘志勇正忙着组织志愿者们到同安的偏远乡村中看望老兵。这支前身为同安东山古庙志愿服务队的队伍如今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超550名注册志愿者队员,今年志愿服务协会已经开展了30余场志愿活动。
“去年,我们总共开展了128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上周周有服务,周周献爱心。”刘志勇说。当一开始他和几个朋友的热心志愿举动逐步吸引了一大批“同道中人”加入后,队伍也逐渐往规范化、专业化道路发展,2017年,协会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如今,队伍内还包括了8支民俗文化文艺队,和刘志勇一样觉得“有时间有爱心就做志愿者”的大有人在,他笑称“每次发布任务,都有点‘一呼百应’的感觉”,志愿服务很有氛围。
而为了带好队伍,刘志勇在东山民俗文化志愿服务协会内发展了47个骨干队员,由骨干队员负责对志愿者们的具体组织联络,每个月15号,服务队还会组织骨干队员的例会,针对近期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家献谋献策。
在加强志愿队伍组织管理,促进规范化发展方面,有不少志愿服务队的做法不谋而合。
随着许多志愿队伍“由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凝聚一方热心人士的志愿服务力量,所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多,有志愿者表示,缺少稳定的必要经费支撑成为队伍发展面临的窘境。
例如由多名长期专注于专业公益救援的志愿者组建的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这支队伍对日常意外事件和各类大型灾害发生时遇到危险的人员提供免费帮助,被授予厦门“十大平民英雄”等荣誉称号。专业救援不可避免地涉及专业设备、交通等方面的花费,此前曙光救援队多依靠队员自筹资金、社会捐助、讲座报酬等渠道筹集经费,但随着救援任务量的加大,队内资金也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去年,曙光救援队向社会公布财务报表,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起了“轻松筹”项目,短短八天之内就筹集到了65万元,但也只是解了“一时之困”。厦门市人大代表吕韶凤表示,可考虑从“政府购买服务”入手,对参与应急救援的民间救援队给予专项补偿,并在适当时机推动纳入国家应急预算范畴,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同安区正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推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志愿服务新模式,探索形成由文明办下单——发布项目,企业买单——资助项目,志愿者组织接单——实施项目的“三单”模式。
今年,刘志勇所在的同安东山民俗文化志愿服务协会就获得了20余万元的政府经费支持,这些经费将被用于活动布置、必要的交通和伙食等消耗。
聚焦服务专业化,培育优势品牌项目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 如今已成为许多厦门人的共识,厦门现有志愿服务团体达3886个,2018年更是新增团体近千个,涌现了思明城市义工、晨曦志愿服务队、“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鼓浪屿遗产保护大队、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等一批充满热情的品牌志愿服务队伍。
面对志愿服务队伍百花齐放的现象,“既要提供接地气的贴心服务,也要朝着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成为志愿服务队伍选择的发展方向。
不久前,在鼓浪屿龙头社区,由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牵头的光明志愿服务联盟队员就进入到商家和居民家中开展服务。用脚步丈量鼓浪屿,这些来自电力相关专业岗位的志愿者,通过检查电力线路、查看电表等,及时发现居民的用电安全隐患,并和居民沟通解决。
这是光明志愿服务联盟开展已久的“用电爱心延伸服务”无数镜头中的一个。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团委书记李英龙介绍,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的“志愿服务历史”也已经很长了,而光明志愿服务联盟诞生在2014年,目前联盟共有20余家成员单位,注册志愿者近1300人。在游客如云的厦门环岛路上,就有一个光明志愿服务联盟负责的志愿服务驿站,每周末,来自联盟的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日时间,轮流在这里为游客们提供各种文明志愿服务。
“用电爱心延伸服务”是光明志愿服务联盟提升志愿服务、进一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的产物。依托供电企业的技术优势,光明志愿服务联盟的志愿者们通过定期进社区提供用电“义诊”,为公用区域乃至居民家中的电力线路进行检查,并提供力所能及的维修服务。
如今,不仅在鼓浪屿,在偏远的同安区军营村、翔安区英雄三岛,在厦门的各个角落,都有光明志愿者们的身影。
“依托供电公司在厦门岛内外供电所的网点优势,我们得以把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多城乡社区。”李英龙说。此外,光明志愿者们还与社区协同开展电力爱心课堂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为更多人群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以退伍老兵为主的鹭岛老兵志愿服务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军训及国防教育,厦门的外来青年志愿服务队则根据自身特点,组织了12位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志愿者提供维权特色服务……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队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品牌志愿服务,促进了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