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厦大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破解“新三难” 厦门日报讯(记者 詹文)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成效初显,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过,全国人大代表、厦大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越在调研中发现,人们经商创业的“旧三难”已经解决,“新三难”却出现。近日,本报记者连线北京,她表示,要向大会提交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建议,推进行业准入改革以破解“新三难”。 潘越说,目前,商事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营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企业注册数量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46位,较2013年的96位提升了50位,全国登记在册的存续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 潘越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在人们经商创业的过程中,“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这“旧三难”已经基本解决,“市场竞争激烈”“招工困难”和“成本高”成为“新三难”。 潘越建议,推进行业准入改革,扩展市场主体的竞争空间。她分析认为,“旧三难”主要是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缺少效率所导致的,而“新三难”则是源于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供求失衡。因此,只有开放更多的市场领域,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高等“新三难”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77%的新增市场主体进入了服务业,仅17%的新增市场主体进入第二产业,分布严重失衡。因此,建议商事制度改革从企业准入向行业准入扩展,为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潘越建议,一方面降低第三产业中竞争相对不够激烈的行业的准入门槛,避免新增市场主体大量进入高竞争行业;另一方面,降低第二产业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并引导新增市场主体进入第二产业,进而缓解服务业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失衡。 链接 为何会出现“新三难” 潘越说,过去几年,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迅猛,这带来两方面的影响。首先,从供给端来看,将会导致产品市场中供给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次,生产要素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并推动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出现招工难、成本高等问题。因此,营商环境越改善,市场“准入”“准营”越便利,产品市场竞争就会越激烈,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也随之上升,因此“市场竞争激烈”“招工困难”和“成本高”成为“新三难”。 |
相关阅读:
- [ 01-18]于伟国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厦门代表团审议
- [ 01-12]厦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午闭幕 陈家东主持
- [ 01-09]厦门进入“两会时间”: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今开幕
- [ 01-07]厦门两会前奏:市人大市政协开启两会民意直通车
- [ 01-06]海沧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游文昌当选海沧区政府区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