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上海万里牌吹风机仍能吹出暖风。(海西晨报记者唐光峰摄) 推开理发店的玻璃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派简朴、传统的气息。大大方方的玻璃镜上带着些许斑驳的水迹,老旧的木质理发台零散地摆放着理发工具,有普通的理发剪、电剪、梳子、海绵刷、爽身粉等工具,还有现在已经不多见的推子、剃刀。 门店中央是一把旧式理发椅,正是曾经的山东曹县蝴蝶牌老式可调节铁制理发椅,主要是理发和刮脸时用的。这种椅子非常结实,全是铁制,可以调节各种角度,非常舒服。 店主郭绪毅告诉记者,这把椅子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是他2001年下岗筹备开店时花450元买的,是店里年纪最大的“老古董”。“质量很好,现在虽然椅把、椅座生了一些铁锈,却还是很坚固。”郭师傅一边摇动着座椅的把手,一边介绍着椅子的来历,语气里都是对“老伙计”的自豪。 郭师傅每天8:30到店,之后有顾客陆续上门,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偶尔也会有一些年轻人。“很多都是老主顾,有些是老主顾介绍过来的。” 店名来历 “中梅”二字烙着厦门记忆 郭师傅的店叫做老中梅理发店,店名中包含着怀旧情怀。 看到“中梅”二字,一些新厦门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很多老厦门人会会心一笑。据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梅理发店曾经是厦门最负盛名的国营理发店,盛极一时。当时,很多厦门人说起理发,都会说:“走,上中梅去!” 郭师傅告诉记者,他19岁起到中梅理发店当学徒,1984年出师,开始在中梅理发店当理发师。 后来,中梅理发店不复存在,郭师傅下岗再就业自谋出路,自己开了理发店,不忘“师门”的他给自己的店取名“老中梅理发店”。据悉,郭师傅的这家店也已经开了14年。 |
相关阅读:
- [ 02-19]理发店关门多日竟还在网上做团购 厦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 [ 09-15]“为老人分忧,替子女尽孝”志愿理发活动
- [ 08-11]老人催着喝酒的儿子带他出门理发 被民警拦下扣12分
- [ 08-09]“英雄理发师”46年从河里救起12名落水儿童
- [ 07-17]市民洗头理发后突发眩晕 原来是耳石脱位导致
- [ 06-06]一对聋哑夫妻的“无声理发店” 用巧手“剪”出乐观人生
- [ 05-13]厦一理发店老板一年义剪600余人 帮助别人不留遗憾
- [ 05-01]这个女博士就爱给别人理发 2个小时服务一个顾客
- [ 03-19]市民理发去旧迎新 “龙抬头”大伙真有精神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