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创优创特才能扎根
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队发挥特色,开展文物讲解活动。(记者 彭怡郡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想要做好一支志愿服务队,要有丰富的志愿活动吸纳志愿者,从中沉淀下骨干力量维持队伍运转,还要依托特色活动打响队伍品牌。可想而知,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在迷茫中探索,在困境中寻机,厦门的志愿者服务队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如今,厦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70万人,厦门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超过3886个,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厦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来临之际,本期《公益周刊》带您关注厦门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和困境。
现状
志愿组织近4千个
资料图:“莫兰蒂”台风后,思明区晨曦公益服务队协助清理垃圾。(记者 彭怡郡 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市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70万人。根据此前的统计,厦门2017年常住人口达到401万人。也就是说,超过17%的厦门常住人口,都是注册志愿者。同时,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超过3886个,已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过2.1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86万小时。
这些志愿服务组织涵盖了环保、救援、社区服务、教育、文明督导等各个方面。除了常规队伍外,不同地区还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特色志愿团队。比如,思明区依托辖区文物保护点较多的情况,创新设立文物保护志愿者;为保护好老厦门港风貌的沙坡尾,沙坡尾文化生态保护志愿队孕育而生;同安区不断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催生了城乡志愿服务原动力;同安区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同安区金秋艺术团以乡村社区不同的需求点为基层,策划了一场场深入社区(村)的品牌活动。
经过多年发展,厦门的志愿服务组织中,也涌现出诸多优秀的团队和个人。其中,卢秀毅和厦门义务交警队等志愿者及团队,入选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省级和市级“四个最美”“五星级志愿者”“福建省百家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
仅去年,厦门市就推选产生了70个市级、15个省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典型以及7名省级“五星级志愿者”、9个全省“百家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百余阵地覆盖全市
志愿服务要常态化,阵地建设不可或缺。从2016年起,厦门市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驿站建设,站点布局已经从机场、火车站延伸到地铁,从城市发展到乡村。全市736个各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都已有对接的志愿服务驿站,可以常态化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驿站也是志愿队伍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托。目前,厦门建成公共场所志愿服务驿站117个,社区志愿服务站264个。其中,火车站南广场、中山路、轮渡等一批省级志愿服务示范驿站,全部实现社会化招募,全年无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困境
志愿者如流水难长留
资料图:在轮渡,志愿者在为市民游客指路。(记者 彭怡郡摄)
尽管厦门的志愿服务队伍亮点纷呈,但要组建、维护好队伍,并非易事。在发展初期,大部分队伍都会碰到队员难招募的问题。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表示,志愿服务队一般是由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组建起来的,大家有着共同的公益理想。队伍成立初期,公益活动大多围绕着单一的公益目的,内容不够丰富。想要吸引并留下志愿者,有些困难。
同时,也有一些队伍没有明确的定位,活动虽然广泛,却调动不起参与者的兴趣。外来青年志愿服务队总负责人颜明亮表示,这支队伍的设立是为了让更多外来青年更好地融入厦门。“因此在早期,志愿服务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是有需要的、能做的志愿服务,都会组织志愿者参与。”颜明亮介绍,例如监督黑网吧、清理“牛皮癣”、参与交通督导等。志愿活动是很多,但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
“有什么活动就参加什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颜明亮说道,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志愿者可能会认为,参与清理马路等一般的志愿活动,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的热情度会大幅下降。
而对志愿者有特殊要求的队伍,招募队员更为困难。一位参与疾病防治相关工作的志愿者表示,因为服务队的特殊性,他们的志愿者基本依靠队员号召,带动身边朋友参与,而且流动性非常大,“在做志愿服务时,很多服务对象要求不对外透露其身份信息。志愿服务结束后,有些服务对象甚至不愿意和志愿者再有联系。这些现实情况,让志愿者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是不对等的。”
缺少经费独木难支
经费不足,也是制约很多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难题。
卢妈妈爱心队专门为社区“五保户”老人、养老院老人提供生活所需服务,如帮忙维修老房子、陪同老人就医住院等。在这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花费。队长卢秀毅表示,爱心队每年所需的经费大约是四五万元,除了相关部门补助外,剩余的部分都需要志愿者自筹。“做活动出力还出钱,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卢秀毅说道。
对一般的志愿服务队伍而言,所需的经费较少,尚且能“勉强度日”。但对于民间救援队来说,经费不足可能会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
在2017年8月,厦门曙光救援队奔赴九寨沟地震灾区救援期间,一台老旧的救援车在下坡时,刹车突然失灵。“我们都知道设备老了,该换了,可钱从哪里来?”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反问。
据了解,厦门共有曙光救援队、蓝天救援队、北极星救援队、飞鹰义务救援队四支注册在案的民间救援队伍,生存处境均不容乐观。救援队的经费来源基本依靠众筹、赞助、政府支持和自筹,其中队员自筹的比例很大。
以北极星救援队为例,每年队伍会留下部分储备资金,用于参加外地重大灾害的救援活动。厦门范围内的小型救援所产生的费用,如油费、装备费用都由自己出钱。
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介绍,一场救援,十几名队员开着救援车,有时一出动就花费几千元。跨地域救援的费用则是上万,甚至几十万。救援装备需要更换时,经费更是紧缺。有的本应淘汰的绳索还一直在用,是为了节省开支。
缺乏可持续服务项目
志愿服务队伍建好了,活动频繁开展,但马上又面临促进队伍深度发展的问题。
书香邮差志愿服务队队长胡嘉兴表示,服务队做的是图书漂流活动,志愿者们把募集来的图书送到岛内外有需要的偏远学校,让闲置的图书“动”起来。但志愿者发现,随着学校设施条件的逐步完善,学校已经有能力自主采购书籍,需要闲置图书的学校越来越少了。这意味着,志愿服务项目需要转型。
类似这样的难题还有很多。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服务队负责人的“抱怨”。他们表示,活动过于零散,没有固定活动、缺少骨干志愿者支撑队伍、缺少培训、志愿者难提升、事事需亲力亲为……谋求志愿服务队伍的可持续长久发展,是有一定基础的志愿服务队急需解决的问题。
出路
培养队员志愿兴趣
资料图:位于火车站南广场的志愿服务驿站,每天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记者 彭怡郡摄)
尽管困境重重,厦门仍有不少志愿服务队在精耕细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响应。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已有注册志愿者8500多人,数量居全市志愿服务队伍之首。王忠武认为,吸纳志愿者的最好利器就是设置门槛低、平民化、常态化的活动。通过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志愿兴趣,让志愿者把做志愿服务当作习惯,队伍的黏性会更强。
思明区晨曦公益服务队发起人王世伟也认为,兴趣是做公益的动力。“我们招募志愿者是通过志愿者在各个渠道传播,引起身边朋友的关注,吸引他们主动来参加志愿服务。”服务队还设立了规章制度,志愿者由值班站长统一管理,规定参与服务的时间,确保规范管理。在兴趣和规范的双重保障下,晨曦公益服务队没有“死粉”,志愿者出勤率达百分之八九十。
同时,志愿服务队伍也积极和市政集团、司法所等政府单位、大型国企合作,实现共建。晨曦公益服务队为这些单位提供稳定的服务平台,合作单位安排企业志愿者参与活动,源源不断地为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用心交流留住骨干
在留住骨干力量方面,王忠武也有心得。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每月都会召开志愿服务座谈会,也就是“骨干义工回家日”。骨干志愿者们轮流讲述近期做公益时遇到的快乐或烦心的事情。“做志愿者需要承担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释放的窗口,服务热情会被慢慢消磨。”王忠武说道。在活动中,新老志愿者畅快交流,既能相互学习,也能提升队伍的凝聚力。
提供广阔、固定的服务平台,也是留住骨干志愿者的好方法。王忠武表示,志愿服务队可以改变松散的活动模式,多渠道对接资源,设立固定的志愿服务岗位。如外来青年志愿服务队、鹭岛老兵志愿服务队分别参与了地铁志愿服务和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志愿者驿站,这些都需志愿者定时、定点参与。
有了固定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队伍就不再像游兵散将。队员们会合理调配,固定服务时间,确保服务不会断层,这让队员更有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发展专业志愿项目
既要接地气,也要有深度,朝着专业方向迈进。这将是志愿服务队伍未来的发展目标。
目前,已有多支队伍在走专业化道路。比如,外来青年志愿服务队根据自身特点,组织12位在法律方面较为专业的志愿者,开展维权特色服务,获得了一致好评。
特色服务做得好,不仅能为队伍加分,还会有意外收获。鹭岛老兵志愿服务队执行队长张宁义表示,队伍中的志愿者都是退伍老兵,经常进学校、社区开展军训及国防教育。近来,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也有需求,邀请服务队做专业宣传,并给予了一些资助。“虽然费用不多,但能缓解队伍经费不足的问题。这样的共建形式,是我们要探索的方向。”张宁义说。
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表示,救援队经常开展防灾减灾培训。有时进入企业宣讲后,企业有感于救援队的艰辛,赞助了一些救援装备,助力救援队继续前行。
爱心传递跨越城际
“志愿服务队是要用爱心浇灌的。”久久爱心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赵亚娟说,服务队经常开展义剪活动,每月要服务1千位需要义剪的老人。
赵亚娟表示,除了日常活动外,他们还会组织特殊活动。去年,服务队和海西晨报社联合开展“把爱带回家”活动,号召理发师回乡过年时,给家乡的老人、孩子义剪。“这样的活动是传递爱心的过程,大家自愿参与,在做公益中找到快乐。”
今年春节,虽然服务队没有再发起这样的活动,但很多理发师都自愿参与。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回老家后,连年夜饭都顾不上吃,就先帮一二十位亲戚朋友理发。在乐于服务、奉献爱心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久久爱心志愿服务队融为一体。赵亚娟说,队伍里的一位骨干志愿者生了二胎,宝宝的小名就叫久久。
目前,服务队还与4家婚纱机构合作,为社区老人免费拍摄婚纱照。赵亚娟说,拍摄公益婚纱照成本很高,是个耗时耗力耗材的工程,愿意参与的婚纱机构很少。尽管如此,赵亚娟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努力,公益服务一定会越做越好。”
确定服务项目前先问“我想做什么”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佳曾编写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会场志愿者培训教材,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指导多个项目捧得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她建议,在确定服务项目时,可以从以下3句话去思考:“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如果这样做了,服务对象会有什么改变”。当服务队能够将这3句话前后相连,项目的目标与实施结果趋近,相信能找到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在思考服务项目时,一定要聚焦“点”上的问题,否则可能导致项目四处开花,反倒影响了效果。
在增强黏性方面,孙佳介绍,在这过程中,也要多做团队融合活动,开展培训或评奖表彰,使队员能在队伍中成长,更有获得感。
近年来,政府购买项目的数量增加。在这背景下,志愿服务队可以对接政府、社区、企业等多方机构的资源,缓解经费紧张问题,也可以使用网络众筹平台,提高自身筹款能力。
他山之石
将志愿精神的培养纳入国民教育,是发达国家培养青年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在英国、美国等国家,拥有种类多样的项目体系,以社团化运作,形成“全民自觉”的志愿服务体系。
首先,许多国家以半强制的方式,让年轻人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如德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公民在年满22周岁取得社会保障号之前,必须有一年社会服务的经历。大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每月花费15小时的时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其次,志愿服务具备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升学、就业、晋级都有利,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口比例很高。德国规定,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要优先录用参加志愿服务时间长的学生,否则企业会受到惩罚。
而在日本,初中、高中的公民课程和道德教育课程中,要求包括志愿服务教育的内容;大学及高中招生之际,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作为入学选拔的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