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培养队员志愿兴趣 资料图:位于火车站南广场的志愿服务驿站,每天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记者 彭怡郡摄) 尽管困境重重,厦门仍有不少志愿服务队在精耕细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响应。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已有注册志愿者8500多人,数量居全市志愿服务队伍之首。王忠武认为,吸纳志愿者的最好利器就是设置门槛低、平民化、常态化的活动。通过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志愿兴趣,让志愿者把做志愿服务当作习惯,队伍的黏性会更强。 思明区晨曦公益服务队发起人王世伟也认为,兴趣是做公益的动力。“我们招募志愿者是通过志愿者在各个渠道传播,引起身边朋友的关注,吸引他们主动来参加志愿服务。”服务队还设立了规章制度,志愿者由值班站长统一管理,规定参与服务的时间,确保规范管理。在兴趣和规范的双重保障下,晨曦公益服务队没有“死粉”,志愿者出勤率达百分之八九十。 同时,志愿服务队伍也积极和市政集团、司法所等政府单位、大型国企合作,实现共建。晨曦公益服务队为这些单位提供稳定的服务平台,合作单位安排企业志愿者参与活动,源源不断地为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用心交流留住骨干 在留住骨干力量方面,王忠武也有心得。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每月都会召开志愿服务座谈会,也就是“骨干义工回家日”。骨干志愿者们轮流讲述近期做公益时遇到的快乐或烦心的事情。“做志愿者需要承担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释放的窗口,服务热情会被慢慢消磨。”王忠武说道。在活动中,新老志愿者畅快交流,既能相互学习,也能提升队伍的凝聚力。 提供广阔、固定的服务平台,也是留住骨干志愿者的好方法。王忠武表示,志愿服务队可以改变松散的活动模式,多渠道对接资源,设立固定的志愿服务岗位。如外来青年志愿服务队、鹭岛老兵志愿服务队分别参与了地铁志愿服务和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志愿者驿站,这些都需志愿者定时、定点参与。 有了固定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队伍就不再像游兵散将。队员们会合理调配,固定服务时间,确保服务不会断层,这让队员更有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发展专业志愿项目 既要接地气,也要有深度,朝着专业方向迈进。这将是志愿服务队伍未来的发展目标。 目前,已有多支队伍在走专业化道路。比如,外来青年志愿服务队根据自身特点,组织12位在法律方面较为专业的志愿者,开展维权特色服务,获得了一致好评。 特色服务做得好,不仅能为队伍加分,还会有意外收获。鹭岛老兵志愿服务队执行队长张宁义表示,队伍中的志愿者都是退伍老兵,经常进学校、社区开展军训及国防教育。近来,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也有需求,邀请服务队做专业宣传,并给予了一些资助。“虽然费用不多,但能缓解队伍经费不足的问题。这样的共建形式,是我们要探索的方向。”张宁义说。 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表示,救援队经常开展防灾减灾培训。有时进入企业宣讲后,企业有感于救援队的艰辛,赞助了一些救援装备,助力救援队继续前行。 爱心传递跨越城际 “志愿服务队是要用爱心浇灌的。”久久爱心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赵亚娟说,服务队经常开展义剪活动,每月要服务1千位需要义剪的老人。 赵亚娟表示,除了日常活动外,他们还会组织特殊活动。去年,服务队和海西晨报社联合开展“把爱带回家”活动,号召理发师回乡过年时,给家乡的老人、孩子义剪。“这样的活动是传递爱心的过程,大家自愿参与,在做公益中找到快乐。” 今年春节,虽然服务队没有再发起这样的活动,但很多理发师都自愿参与。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回老家后,连年夜饭都顾不上吃,就先帮一二十位亲戚朋友理发。在乐于服务、奉献爱心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久久爱心志愿服务队融为一体。赵亚娟说,队伍里的一位骨干志愿者生了二胎,宝宝的小名就叫久久。 目前,服务队还与4家婚纱机构合作,为社区老人免费拍摄婚纱照。赵亚娟说,拍摄公益婚纱照成本很高,是个耗时耗力耗材的工程,愿意参与的婚纱机构很少。尽管如此,赵亚娟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努力,公益服务一定会越做越好。” 确定服务项目前先问“我想做什么”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佳曾编写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会场志愿者培训教材,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指导多个项目捧得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她建议,在确定服务项目时,可以从以下3句话去思考:“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如果这样做了,服务对象会有什么改变”。当服务队能够将这3句话前后相连,项目的目标与实施结果趋近,相信能找到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在思考服务项目时,一定要聚焦“点”上的问题,否则可能导致项目四处开花,反倒影响了效果。 在增强黏性方面,孙佳介绍,在这过程中,也要多做团队融合活动,开展培训或评奖表彰,使队员能在队伍中成长,更有获得感。 近年来,政府购买项目的数量增加。在这背景下,志愿服务队可以对接政府、社区、企业等多方机构的资源,缓解经费紧张问题,也可以使用网络众筹平台,提高自身筹款能力。 他山之石 将志愿精神的培养纳入国民教育,是发达国家培养青年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在英国、美国等国家,拥有种类多样的项目体系,以社团化运作,形成“全民自觉”的志愿服务体系。 首先,许多国家以半强制的方式,让年轻人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如德国的法律规定,任何公民在年满22周岁取得社会保障号之前,必须有一年社会服务的经历。大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每月花费15小时的时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其次,志愿服务具备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升学、就业、晋级都有利,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口比例很高。德国规定,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要优先录用参加志愿服务时间长的学生,否则企业会受到惩罚。 而在日本,初中、高中的公民课程和道德教育课程中,要求包括志愿服务教育的内容;大学及高中招生之际,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作为入学选拔的依据之一。 |
相关阅读:
- [ 03-03]厦门注册志愿者超70万 “3•5”学雷锋活动月启动
- [ 03-02]厦门注册志愿者超70万 “3•5”学雷锋活动月启动
- [ 03-01]精准服务 厦门翔安志愿者用行动生动诠释雷锋精神
- [ 03-01]厦门注册志愿者超70万 累计记录志愿服务586万多小时
- [ 02-28]携手志愿者欢庆元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