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技艺 巧手制灯 一些老厦门人还会做“豆仔灯”,有的还开课传承老手艺 记者 肖家豪 元宵节到了,各种灯会活动也纷至沓来,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花灯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老厦门人的记忆里,有一种极具厦门特色的花灯叫“豆仔灯”,一到元宵节,街上到处是举着“豆仔灯”的小孩,非常热闹。如果不小心把“灯”烧了也没关系,一旁的大人会高兴地说“发财发财”,有吉祥的寓意。 “豆仔灯”长啥样?如何制作?记者近日走访了两位老厦门人。 苏国华手工制作的传统花灯,最左侧为“豆仔灯”。 陈立新 摄 做一个要4小时 材料要到泉州买 家住塔厝的苏国华今年87岁,自诩是个“老顽童”,喜欢唱歌、伴奏、制作视频,还会自己裁剪衣服,用他自己的话说:“什么都喜欢玩一玩,学一学。”每年临近元宵节,他还会亮出一项绝活——制作“豆仔灯”,送给周围的孩子。 记者来到苏国华家里时,他正在小方桌制作灯笼。桌上摆满了竹篾、蜡烛、红纸、金线等材料,房间里挂着一些已经做好的花灯,其中1个鲤鱼造型的很吸引眼球,另外有3个结构相似,内外两个竹框,外框是骨架,内框糊上红纸,贴着剪纸图形。苏国华指着这3个花灯说:“这就是以前厦门最常见、孩子们最喜欢的‘豆仔灯’。” 苏国华拿出了配件和半成品,边比划边介绍:制作“豆仔灯”首先要“劈竹”,让毛竹篾粗细适中;做竹圈时要“烤竹”,不然太脆了容易折断;竹圈间连接的地方,要用“纸捻丁”配合胶水,只用线捆绑强度不够……他说:“做一个‘豆仔灯’至少需要4个小时,还不包括准备材料的时间。很多材料都要专门去泉州买。” 坚持开课已近十年 教了近500个孩子 同样会做“豆仔灯”的王邦钦今年也有80岁了。 王邦钦表示,他以前也经常做“豆仔灯”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有一次,远在深圳的孙子说要回来跟他学做“豆仔灯”,这让他触动很大。他说:“制作‘豆仔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艺,还是一种文化,要传承下去。”从那之后,他制作“豆仔灯”的时间就变成了夏天,地点从家里变成了各类夏令营。他粗略计算了一下,从2009年至今,他已经在夏令营里教了十五六个班,总共有近500个孩子学习了这门“手艺”。 |
相关阅读:
- [ 02-19]第15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在湖里建发湾悦城热闹开展
- [ 02-18]2019第15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在湖里区启动
- [ 02-18]第15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在湖里多个商圈、社区热闹开展
- [ 02-18]厦门湖里区热闹开启第十五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
- [ 02-18]2019第15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在湖里区启动
- [ 02-18]商家营“宵”亮点多 今年厦门元宵市场更实惠更多元
- [ 02-18]2019第15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在湖里区启动
- [ 02-14]2019第十五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明晚启动 百场活动乐不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