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奔跑 勤于圆梦
走进公交司机和的哥师傅家,记录他们家庭的幸福场景
王民喜(左二)和妻子关勇君(左一)都是123路公交车司机,图为他们一家四口与厦门日报记者陈璐(后排)合影。
厦门日报讯 每天上班的路上,公交车进站、开门,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公交司机;每天赶路的途中,伸手拦下的出租车上,的哥师傅带你火速奔向目的地……我们在生活中反复地遇见他们,记得他们的制服款式和颜色,记得他们的笑容与话语,却可能从来没有在意他们的名字,也从未了解过他们奋斗的故事。
我们今天的家访敲响了一位公交司机和一位的哥师傅的家门,记录他们家庭的幸福场景,铭刻他们奋斗的印记——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总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感动。
夫妻档开公交 每日交流靠交班
主题词:坚守
●出镜家庭
王民喜,47岁,123路公交车司机;妻子关勇君,42岁,123路公交车司机;大儿子王浩楠,17岁,高中一年级;小儿子王浩明,5岁,幼儿园中班。
●家庭住址
翔安区洋唐居住区鼓锣一里
●新年新愿
全家人身体健康,和谐幸福。浩楠学习进步,浩明快乐成长。
上午9点,刚走进王民喜家里,他热情地搂着记者的肩膀说道“欢迎来到我家做客。”即便是春节期间,王民喜的妻子也坚守岗位,照常上班去了。
“跟妻子可谓聚少离多,因为工作的关系,陪孩子的时间也变少了,我心里始终有些愧疚。”王民喜说,自己和妻子关勇君是123路公交车“夫妻档”驾驶员,平时自己上晚班妻子上白班,中午半个小时的交班空隙是每天仅有的交流时间。
谈到2018年,王民喜显得很兴奋。去年他第一次与妻子一起请了20天的年假,夫妻轮流开车带两个孩子去自驾游。他们一共走了8个省份,向北前往浙江、安徽、江苏。回了趟河南老家后,一路途经湖北、湖南与江西,最终回到了福建。每到一处,王民喜都会拿起相机,记录下妻子与孩子游玩时的笑脸。
此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是王民喜的妻子关勇君回来了。原来春节期间,公交车班次减少,关勇君得以提早从公交场站回到家里——这张合影,难得地家中四个人都同框了。
“丈夫是个认真、温柔的人。”谈话间,关勇君深情地望着丈夫。去年,在一次上班期间,关勇君开的公交车还未进站,她却发现车外一位男子敲打公交车门,急着要上车。但是公交车离车站还有一段距离,按照规定,还不能打开车门。车子靠站后,男子上车就对关勇君一顿臭骂。“当时我耐心地向那位乘客解释停车的规定,乘客却听不进去。”当天回家后,关勇君就哭了,丈夫一直耐心安慰她。
“生活也不都是烦心事。” 关勇君说,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子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经常坐她的公交车,“好几次老奶奶的孙子还送给我糖果,并说坐我的车觉得舒服。可能是我开车稳,少刹车的关系吧。”
“我是精神方面的小孩,丈夫是生活方面的小孩。”关勇君说,平时自己遇到压力,丈夫是自己精神上最好的支柱,生活上丈夫却时刻需要自己操心。因为工作关系,王民喜夜班回家后,凌晨需要5点左右起床的关勇君已经入睡。睡前,关勇君都会将浩明的上学的衣物提前准备好,隔天让丈夫为儿子穿上。“即便这样,每天在公交车候车间,我都忍不住要再多问一遍,因为丈夫有时就是个马大哈。”关勇君笑着说。
“新的一年没什么特别的心愿,就是希望家人能身体健康,浩楠学习进步,浩明快乐成长。”王民喜夫妻不约而同地将祝福留给对方,以及最爱的两个孩子。(文/记者 陈璐 图/记者 王火炎)
潘宏克(左一)一家正在视频连线远方的亲人,最右为厦门日报记者朱道衡。
不回老家过年 开视频吃团圆饭
主题词:留厦
●出镜家庭
潘宏克,37岁,海峡出租车司机;妻子吴丽娜,33岁,百轮服饰有限公司职员;奶奶尚爱云,80岁,农民;小儿子潘奕行,5岁,幼儿园中班。
●家庭住址
思明区前埔村
●新年新愿
一家人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同行们平平安安。
记者到潘宏克家中时,他刚交接班结束,匆匆赶回家,工作服还未来得及脱,就系上围裙,和家人一起包饺子。“这是河南禹州老家的传统,过年要吃饺子,和闽南有点不同。”他笑着倒茶,边倒还边解释,这是老家泡茶的习惯,用白瓷大茶杯冲绿茶,且不用过滤掉茶叶。他生怕记者喝不惯,又拿出一套闽南茶具,泡了铁观音。
“跑出租,挺辛苦。”利用饺子下锅的间隙,他说,过去的2018年,和之前的10来年一样,他每天依然要在车上待12小时,每天回家都腰酸背痛,“还好有老婆帮忙按摩一下。”每天还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特别是夜里12点过后,会有许多醉酒乘客,职场受挫的、失恋的等等,絮絮叨叨,重复着同一个故事,“吐在车上,我还得清扫。”
“不过,趣事也不少。”他笑着说,来厦门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有一次,他载到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老外,拿着一张厦门地图,一通乱指,两个人互相听不懂,最后利用肢体语言、翻译软件、再加上“河南腔英语”,确定老外要去曾厝垵。
虽然工作繁忙,他还是厦门海峡雷锋车队成员,空余时间,在红绿灯路口,帮助引导交通。前段时间,时值春运,他尤其繁忙,出租车基本没有空过。每天目送或接送返乡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他感觉自己有点幸运,春节在厦门度过。
“在厦门,我们家已经过了6个春节。”潘宏克说,留厦并非是因为没有时间,或者买不到返乡的票,而是他认为相对于北方,厦门气候更好,冬天也绿树繁花,“空气好,小孩子也不容易感冒。”厨房里,妻子吴丽娜正在洗水果,也插嘴道,北方滴水成冰,“洗东西,手很容易生冻疮。”
“过年,在厦门的亲戚比老家还多。”潘宏克笑着说,他的几个堂兄弟、表兄弟,还有大舅子也都在厦门过年,而且都住在前埔、蔡塘附近,春节走动很方便,“其实,还有很多家庭,跟我们情况相似,更愿意在厦门团圆。”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过年,他还特地把80岁高龄的奶奶,从老家接到厦门过年。因为第一次看望小重孙,尽管腿脚不便,奶奶还执意带了河南酱牛肉和炸丸子,并且和孙媳妇一起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奶奶亲手包的饺子,是家乡的味道。”
正在吃饭,桌上的平板响了,小儿子潘奕行一把拿住,点开叫了声“爷爷”,视频那边传来爽朗的笑声。潘宏克告诉记者,他的爸妈还在老家,和妹妹一家过年,不过现在网络方便了,随时可以视频聊天,相隔万里,也像近在眼前,“这次年夜饭,就是这么开着视频吃的。”
指着视频上一个孩子,潘宏克介绍,这是他的大儿子,12岁,这次跟着一个同乡伯伯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同时也是希望培养他的独立性,做一个男子汉。视频中,他的大儿子调皮地对他太奶奶说,“你睡我的床,我睡你的床。”一边还扮了个鬼脸。而太奶奶还是不停地唠叨着提醒,“多盖被子,小心着凉。”(文/记者 朱道衡 图/记者 张江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