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 赴临夏已“临厦”
——厦门临夏形成全方位扶贫协作新格局
援建的制衣厂(资料图片)
帮扶签约仪式(资料图片)
厦门对口帮扶甘肃临夏州援建的幼儿园。(资料图片)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吴在平)去年底的冬至前夜,凌晨4点,甘肃临夏优尔塔农牧业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马成海在厦门感受到了冬日的暖意。他跟着冷链物流车,驱驰2400多公里,跨越半个中国,把家乡的15吨“东乡贡羊”运到厦门。翌日起,这批羊肉登上厦门轻工集团建设的“轻生活商城”电商平台销售。
自从厦门对口帮扶临夏以来,东乡贡羊已经不是第一次走上厦门市民的餐桌。但是,这批羊肉仍然有着特殊的意义——2018年,厦门国贸、建发、象屿、轻工、夏商等五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临夏州厦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启动育肥羊产业帮扶,把主体建设到甘肃临夏,把扶贫前移到产业上游,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当地的产业格局,实现两地产业并链、社会联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
这是厦门认真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扶贫协作新格局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厦门在国务院扶贫办和闽陇两省党委、政府领导下,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人才、社会、产业扶贫等多个层面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把扶贫资源注入临夏经济社会的深层肌理脉络之中,让临夏真正变“临厦”,成为厦门千里之外的腹地。
人才支援:为“造血”培养“干细胞”
去年12月28日,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在临夏州经济开发区隆重揭牌。这意味着,厦门对临夏的人才支援已经进入全新阶段。
2010年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厦门对临夏的人才支援力度持续加强,从党政干部挂职、医疗分队帮扶、优秀教师支教、紧缺人才支援、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去年,厦门在2017年选派18名干部基础上,又新选派5名干部到州、县(市)开展为期3年的挂职;在此基础上,厦门去年还先后选派183名各类人才赴临夏州开展支援,其中支教人才75名,支医人才66名、金融人才12名、社会工作者10名、支农专家10名、科技人才10名。
挂职干部和选派支援人才,大大提高了当地各项工作水平。如何在此基础上推动民间合作,用市场化手段构建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厦门展开了探索。
厦门中达电商园坐落于海沧新阳工业区。跟当初众多跟风而上的电商园区不同,中达电商园不满足于做“包租公”,自2014年由中达集团出资创建以来,该园区在短短几年内打造了集仓储物流、设计美工、品牌营销、摄影摄像、创业孵化、教育培训、项目对接、投融资等要素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众创平台和基地。
“中达电商园的一大特色就是‘中天创客’,这个机构专注于培训孵化电商创业个体。”中达电商园副总经理张锦龙对记者表示,“有志于电商的创业者,只需要带一台电脑,就可以在中天创客接受电商实训,办公、仓储、物流包括货源都由我们提供。”
凭借对电商领域的深入理解和丰厚实战经验,中天创客帮助无数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成长为月收入以万计的“淘宝店主”。但是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一模式居然能跟对口帮扶无缝对接。
“去年3月,临夏州积石山县送了23名学员过来接受培训,在3个月培训期内,他们开设淘宝店铺13家,累积销售额10余万元。其间,海沧区组织我们去了一趟积石山县,觉得可以在当地建设园区。”张锦龙介绍,园区建成后,中达电商园组建了导师团队,从去年7月开始入驻积石山,将中天创客的模式全面复制到当地。“由于电商的跨区域特性,积石山电商创业者销售的并不局限于当地货物,而是可以涵盖中达的所有货源,只要那边成交的单量,都算他们的业绩。”
积石山成交,厦门发货——通过这样的模式,被帮扶地区成为厦门的“电商飞地”。观念、模式的创新,大大拓展了扶贫的思路和视野,截至去年底,积石山县的中天创客电商孵化园对200多人进行培训,培育电商创客80多人。其中一组6人团队,开了4家淘宝小店,营业交易额达56万余元。
积石山县园区的成功经验,让这一模式在对口帮扶过程中继续发酵升级,引起厦门、临夏两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乃至上升为长期帮扶战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中达整合集团资源,成立甘肃中达、甘肃中天两个市场主体,并为临夏州导入全国供应链,打造出具备产品生产研发、落地生产制造、市场销售渠道畅通为一体的商贸流通体系,并引入圆通速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成立“圆通速递—中天创客快递+电商扶贫示范基地”。
通过电商扶贫项目,无数贫困生在家门口成为致富创业的“干细胞”和“主力军”。2017年至今,厦门中达电商已培训37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20人;在册电商人员43人,贫困建档立卡户28人,工作三个月以上的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最高月收入达2.7万元。未来,中达计划以“1个园区+8个众创空间”的布局,3年内培养致富带头人千余名,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希望中达公司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电商创业培训力度,让更多青年成为电商致富带头人,把创新创业的‘火种’撒遍临夏大地!”在临夏·厦门中达电商园开园仪式上,副州长、州委秘书长高永平对厦门“电商帮扶”模式寄予厚望。
产业合作:“一条心”更要“一条链”
从“把临夏羊肉卖到厦门”,到“厦门企业到临夏养羊”,这样的产业合作模式,还在向更多实业领域复制推广。
产业合作,国企先行。截至目前,厦门市、区两级国企(包括建发、国贸、象屿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临夏州投资成立15家公司;到位资金2.4052亿元,较2017年增长32.15%;实施32个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扶贫车间、牧业养殖、高原夏菜、农产品购销等项目;实际投资1.832亿元,吸纳就业249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277人,带动脱贫1150人。
在国企带动下,民营企业也纷纷开展产业协作。目前,厦门共引进6家民企设立8家公司,实际投资1478万元,主要涉及布鞋加工、雨具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共建园区6个,引进28家企业落户,实际投资1.067亿元;在临夏州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7684亩,主要种植高原夏菜、百合、玉米、油菜等。
通过把企业办到临夏去,资本、技术等要素也开始深入改造当地的生产模式。田间地头低效粗放的手工作坊少了,精细化、标准化的车间工厂多了。留守妇女和老人农时耕作、闲时上工,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去年底,马成海刚把羊肉“护送”到厦门,家乡又迎来喜事——东乡县和厦门特利强雨具有限公司共建的“振兴雨具扶贫车间”开始投入生产。
“雨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技术门槛不高,非常适合扶贫项目。我们招了一部分身体有缺陷的贫困户,只要有正常劳动能力,肯学、肯做,都能够在这里上班。”振兴雨具总经理林炳泉介绍,目前车间有200多名工人,等过完年后,预计还要招400人。
截至目前,厦门以推动“扶贫车间”建设为主要抓手,引导东部企业投资和协作资金共1.381亿元,建成“扶贫车间”103个,带动就业人数386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259人。厦门企业有销路、有技术,临夏有土地、有人工。通过把扶贫车间建到宁夏,不仅让当地民众享受到了实惠,也让厦门的企业打开了发展空间,把扶贫做成了产业,越做越兴旺,越做越长久。
更重要的是,扶贫车间并不只是厦门企业和临夏资源的简单相加,有的还实现了两地产业链的深入整合。此前,振兴雨具在积石山县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雨具产业扶贫加工基地已经先期投产。该基地采取“1家扶贫工厂(总厂)+10家扶贫车间(贫困村加工点)+贫困户(散户)”的模式进行打造,按“1+10+100”方式逐步扩大规模。“我们准备在临夏建成生产雨具配件的工厂,形成完整产业链,把临夏打造成‘伞都’,争取在2019年带动2000名左右贫困户就近就地实现就业脱贫。”公司董事长谢根生表示。
加工基地让临夏的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具备了直接开展市场运作的能力。一名日本客户在积石山考察了振兴雨具的厂房和产品后,马上就签下了一笔200万美元的订单合同。
社会帮扶:“一对一”打通“大扶贫”
对口帮扶,不等于就是厦门市跟临夏州“一对一”的事情。在“大扶贫”思想的引领下,厦门市发动各区各部门广泛与临夏州开展结对帮扶,动员全市力量,在产业扶贫并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扶贫联网,助力临夏州脱贫攻坚工作广泛开展、全面开花。
2018年,厦门临夏两地各级各部门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形成“两地四级联动”携手奔小康的格局,即除部门结对外,所辖6个行政区及火炬高新区百分百与临夏州的贫困县(市)结对,厦门市38个镇(街)百分百与临夏州的51个贫困乡镇结对,临夏州8个贫困县(市)百分百与厦门市相关区结对,形成了全面结对帮扶局面。
在此基础上,厦门市还发动77个村居与临夏州77个深度贫困村结对,25家国有企业和24家民营企业与56个贫困村结对,开展“结对帮百村”活动;动员集体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结对,有17个社会组织结对19个贫困村,1家集体企业参与结对,38所学校与临夏州41所学校结对,10家医院与临夏州13家医院结对,实现精准帮扶。
滴水之力,可以穿石。逐步铺开的社会帮扶机制,汇聚起厦门各行各业的善意和温情,为对口帮扶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积石山考察回来后,我设想的目标是帮他们卖出200公斤左右核桃,没想到最后孩子家长们订货量达到了450公斤。”时至如今,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党委委员、新晟书院创办人邱忠仁对这个数据还是记忆犹新。2017年底,他参加街道组织的参访团到积石山县调研,看到这里出产的蛋皮核桃肉多皮薄,便带了样品回来,发动新晟书院的儿童家长订购。“此后,很多家长主动找到我,要帮助销售核桃,还一致同意设立‘新晟书院爱心基金’,将书院的部分收入交给积石山县的对口帮扶兄弟村。”
据了解,截至目前,厦门利用“扶贫日”等契机,采取上线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大宣传发动,通过开展结对帮村、专场募捐等活动全年争取社会帮扶资金3193万元,物资折款705万元,两项合计较2017年增加1508万元。此外,还有许多个人与贫困户、贫困生结对献爱心。去年7月,临夏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山洪灾害,厦门各级快速响应,积极筹措救灾资金,市民踊跃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短短1个多月就筹措社会善款214.96万元。
“厦门飞兰州,开车到临夏……临夏厦门是一家。”而今,这首名叫《临夏临夏,我来了》的歌曲已经在厦门市大学生中广为传唱。临夏与厦门,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在人才、产业、爱心编织而成的网络中,已经比邻而立、血脉相连,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