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集美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百姓获得感

2019-01-17 21:10:59应洁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面深化改革 切实利企惠民

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新城魅力

集美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提升百姓获得感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部署、总动员。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厦门集美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商环境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开展“政策减负”,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取得可喜成效。高效贴心的政府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在集美扎根。

此外,围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集美也加快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步伐,通过实实在在的利民举措,切实提升集美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设立全市

首个惠企窗口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位于集美新城的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每天人来人往,这里是辖区各项办事窗口的集中地。在29号“惠企窗口”,一家企业的财务人员小许正要申报公司出口信用保险费补助。材料递进窗口后,窗口工作人员会负责把资料流转到各相关部门,不需要小许再一家家单位递送材料,“小小的惠企窗口带来了大大的方便,省时又省力。”小许对此赞不绝口。

这个服务窗口,是全市首个一站式“惠企窗口”,汇集了辖区经信局、发改局、商务局、人社局、文体局、财政局、建设局等多家涉企单位,一个窗口可办理的惠企惠职事项多达78项。企业申办惠企事项只要来惠企窗口递交材料,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收件后再派发到相关职能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于限定时间内办结转交事项,真正实现企业“最多跑一趟”。

对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扶持帮企业解决困难、率先从台湾引进生产力中心帮助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集美区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亮点频现,“惠企窗口”只是集美区近年来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成效之一。高效贴心的政府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在集美扎根。

集美区还先后出台《集美区实施标准化及品牌发展战略奖励办法》《集美区推动企业上市实施办法》《集美区成长型工业企业认定和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惠企政策,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完善减负政策,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集美全面清理整合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责任清单,健全“多规合一”工作推进机制。经过梳理,各部门、镇街实现“一趟不用跑”事项315项,“最多跑一趟”事项1211项,共1526项,占总事项的95%。

设立大陆首个

对台研学基地

对台研学先行先试

上个月初,位于灵玲国际马戏城的集美研学总部大楼正式启用,这里是集美区对台研学旅行的“大本营”,能够同时为近500名青少年提供研学住宿及课程服务。此外,集美研学总部还牵手全区16个景区和13所高校、研究所,打造基地课程、高校课程、“一带一路”课程、闽台课程等300多门研学课程,让青少年尤其是台湾青少年全面感受闽南传统文化和人文集美魅力。

集美坐拥两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在对台合作交流方面始终先行先试,尤其在对台研学旅行方面,集美率先“占得先机”。作为大陆首个对台研学基地,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还先后获评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全国港澳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厦门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称号,为两岸青年打造交流、学习、融合的平台。

“集美是文教区、台商投资区,有很好的旅游和研学资源。”台湾青年刘柏萱在厦门从事研学行业多年,2016年起,刘柏萱看中了集美在地研学资源,每年“带团”来集美开展三天两夜或五天四夜的研学旅行,课程围绕中华传统文化、闽南人文、熊猫科普等主题,深受台湾小朋友和家长的欢迎。集美研学总部大楼的启用,更是为两岸研学的开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去年,集美区还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区级对台研学政策——《集美区关于鼓励对台青少年来集研学旅行奖励办法》,通过“以奖代补”,对开展对台研学旅行的两岸旅行社及有关研学旅行机构和组织、承接研学交流活动的院校或基地(景区、景点)进行大幅度的奖励,不断创新提升课程,吸引更多学子前来研学旅行。

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

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打造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互联网,社会管理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科技手段。集美区率先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7年,集美率先建成区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这个大数据平台依托公安分局二级指挥情报中心,整合了110联动、12345平台、网络化平台、数字城市管理等区级指挥中心等多个数据平台,可以统筹协调全区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110联动、城市巡查等各类城市事件处置、日常联动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等管理指挥相关工作,被誉为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的“最强大脑”。

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哪个小区有电信诈骗报警、哪个工地有集体讨薪——发生在集美各个角落的“异动”,都通过各条信息“神经”传到这个中心。大数据开放共享不仅助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更能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智库意见”,并能够开展全区公共安全重点事件(对象)与综合风险分析研判、预警,对各类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有了这个‘最强大脑’,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全面感知,打破了部门和信息壁垒,对城市运行中的各种动态进行预测和预警,有效提高了事件的响应处置效率和精细处置能力。”集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从平台硬件建设、数据充实到工作机制体制建设都走在全市前列。据统计,2018年集美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平台平均每日受理各类事件超过150件,惠及人民群众办理教育、户籍、房产、出入境、人才补贴等相关业务数百万人次。

集美区运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的做法,还在去年11月央视的五集电视政论片《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中亮相,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依托集美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家住厦门”智慧小区平台、积分入学平台等大数据平台应用也在集美得以率先发展,进一步惠及民生。

在集美区文滨花园等小区,业主足不出户就能进行物业报修、业主代表选举等,让大家倍感方便。去年,为进一步提升小区自治水平,厦门智慧小区治理平台“家住厦门”在集美区文滨花园等6个小区开展试点。平台解决了物业、业主、业委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问题,实现线上业主投票、业委会选举、邻里纠纷调解等小区公共事务,还可以实现物业报修等民生服务。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家住厦门”智慧小区共治平台获评全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设立全市首个

驻区河长办检察室

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去年1月,集美区人民检察院驻区河长办检察室揭牌,成为厦门市首个“驻区河长办检察室”。 该检察室由集美区检察院、区河长制办公室联合,依托驻点检察室,区检察院不断强化对辖内水生态管护、流域治理工作的检察监督和司法支撑,加大对破坏生态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与河长办及其成员单位合力守护集美的绿水青山。据了解,集美区检察院已经构建起对生态犯罪的“捕、诉、监、防”机制,如开辟涉水生态案件的控告、举报、申诉的绿色通道,建立公益诉讼线索移送机制,为辖内小流域治理提供强大有力的司法保护。

近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集美以打造“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人文集美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品质保驾护航。

靠山面海的集美生态资源丰富,辖区流淌着后溪、瑶山溪、深青溪三大溪流。由于各种原因,集美小流域的水质和生态一度遭到破坏,在全市小流域整治的大背景下,集美也迅速行动开展流域整治、落实“河长制”,巩固流域治理的成果。流域治理涉及面广,需要多管齐下、系统施策。为此,集美区设立了双总河长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带头组织巡河,一线协调解决问题。

为了控制住流域污染的源头,自2012年以来,集美区逐步开展分散式污水治理试点,解决农村污水直排的老大难问题。目前,集美区对208个村庄实行了生活污水处理,并根据每个村庄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比如,针对距离市政管网较远的村庄,相关部门采取了就近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办法,对农村污水进行就近净化。对于那些距离已有市政管线较近的村庄,采取新铺管线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统一进入大型污水厂进行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截污纳管”。这种科学分类、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治理“集美模式”,在2016年获得国家住建部“人居环境范例奖”并在全国推广。

保护生态环境,集美可谓不遗余力。去年初,集美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网格化大气污染监控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打造空气质量分析的“千里眼”。这个平台以每9平方公里设一个监测点的划分标准,在全区共设置了约20个自动监测微型站。通过手机,职能部门人员就能随时查看每个监测点的实时指标数据。“一旦哪个点位出现监控数据超标,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启动污染源溯源,高效推动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细化、科学化能力建设。”相关负责人说。

惠企窗口

一个窗口可办理的惠企惠职事项多达78项,经过梳理,各部门、镇街实现“一趟不用跑”事项315项,“最多跑一趟”事项1211项,共1526项,占总事项的95%。

对台研学

为近500名青少年提供研学住宿及课程服务,牵手全区16个景区和13所高校、研究所,打造300多门研学课程。

生态保护

目前,集美区对208个村庄实行了生活污水处理。去年初,集美区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网格化大气污染监控平台,以每9平方公里设一个监测点的划分标准,在全区共设置了约20个自动监测微型站。

社会治理

2018年集美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平台平均每日受理各类事件超过150件,惠及数百万人次。智慧小区治理平台“家住厦门”在集美区文滨花园等6个小区开展试点,获评全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