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教育 > 正文

省人大代表沈瑶建议:生源流到哪 教育编制跟到哪

2019-01-16 10:26:56詹 文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聚焦省两会 针对学校机构、教师编制缺口问题,省人大代表沈瑶建议:

生源流到哪 教育编制跟到哪

厦门日报讯(特派记者 詹文)在厦门,几乎天天都有学校在招老师,每个区都有多所学校在开工建设,按规划,这两三年要建200多个学校项目。但是,作为生源净流入地,每年都有大量外来生源涌入,厦门很尴尬地发现,学校机构、教师编制的缺口还是越来越大。

昨日,省人大代表、海沧区新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沈瑶,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在编制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全省一盘棋统筹学校机构、教师编制,让编制跟着生源走,生源流动到哪,编制跟到哪。

现状

外来生源大量流入

教育编制缺口大

公开数据显示,在厦门的义务教育阶段,外来生源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本市户籍儿童。

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在执法检查时就发现,这些年,厦门学生数以每年2万-3万人的速度递增。2012年底,全市纳入机构编制统计的433家各级各类学校里,学生总数39.6万人。到2017年,短短5年,学校增加了43家达到476家,学生总数增加10万余名达到50.6万人。

但是,教育编制总量却没什么变化,当时全市教师编制缺口达5000多名。一年多过去了,教育编制的缺口越来越大。

“近年来,厦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外来人口也大量涌入,适龄就学儿童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快速增长人口的就学需求,厦门每年都有多所新建校投入使用,几乎时时都有学校在招老师。”沈瑶说,但由于编制的控制,当前许多新建学校的独立法人机构和教师编制均无法及时调整增补。

尴尬

一所公办园

拖带5所分园

编制不够,老师还是得招,大量非在编教师被补充进师资队伍,也就是通常说的代课老师。目前,全市教师队伍里,代课老师占近三成。“老师们还是很看重编制,没编制,很多优秀教师不愿到厦门来,没有好老师、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如何保障?”省人大代表钟庆达说。

很多人不知道,厦门的教育机构编制同样紧缺。沈瑶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已“负重累累”。

新建学校也要讲编制,学校机构的编制已经不够了,新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怎么办?只能到处挂靠,作为分园分校挂在已有编制的幼儿园、学校。比如海沧,这些年新建了不少幼儿园,“幼儿园有26所,但有机构编制的只有10所。”沈瑶说,有一所公办园拖带了5所分园,这给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带来极大困扰。

一所学校拖带多所分校分园,为啥不好?“一个校(园)长要管理好几所分校(园),很多校长老师都苦不堪言,分校分园很多,但管理机构还是只有那一套,德育、后勤、教务、教研等等,管理负荷很大。”沈瑶说,很多校区之间的距离远,编制没增加,很多老师只能身兼数职,连后勤都要干。

学校机构编制和教师编制一样,远远赶不上生源增长的速度,非常紧缺。按教育补短板措施,这两三年,厦门要建279所学校。沈瑶说,如果新建校仍无法正常申办独立法人机构,教育质量将受影响。

建议

让编制随生源流动

破解编制供需矛盾

“作为生源流入地,厦门的学校机构、教师编制紧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放在全省范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和厦门一样,教育编制如此紧缺。”沈瑶说,在一些生源流出地,有学校、有老师,却少有或没有学生。

无独有偶,在今年厦门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海沧进修学校副校长林虹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学校都缺独立法人机构,也不是所有学校都缺老师,在有些地方,学生大量流出,教师有所富余,编制也有所富余。”

沈瑶建议,创新学校机构、教师编制管理方式,全省一盘棋统筹,充分考虑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用人需求差异,统筹省域内机构、编制总盘,对人口流出地区的机构、编制进行整合,余出数调剂到人口流入地区,“编随生走、校由生定”,从而解决人口流入地因编制限制带来的教育发展难题。

厦门团审议时,多位省人大代表表示,“唯有让编制活起来,才能破解许多学校编制供需矛盾难题,才能让教育、教师资源活起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