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港头公益图书馆:改变村庄面貌,从改变思想开始

2019-01-15 17:19:19田圆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三年前,集美区后溪镇港头村村民、厦门中级人民法院法警颜钰棚腾出家里的车库,建立“港头公益图书馆”。运营近三年来,孩子们逐渐接管了整个图书馆,打扫卫生、整理书籍、活动组织策划……图书馆每星期还邀请嘉宾进行公益教学。享受着图书馆为港头村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本地村民、住在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参与村里举办的各类活动,协助改善生活环境,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

文明种子生根发芽

穿过喧闹的市场,走过低矮的村居,直到看到一栋两层高的雅致木屋……慕名到港头村寻找“港头公益图书馆”的途中,人们几乎都经历了从好奇到欣喜的心理变化。

颜钰棚是一名“80后”,作为一名法警,常年来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的经历,一直刺激着他对青少年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的思考:自己所生长的港头村里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时候都忙于生计,闲暇时又选择喝酒、打牌等打发时间,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武装头脑,改变生活。”从欢迎孩子们到家里读书中,颜钰棚看到了孩子的“可塑性”,一颗种子在颜钰棚心里发了芽。

“加入我们,一起筑个梦,一起寻找不一样的自己吧。”2016年4月,一篇名为《一起建一所厦门最美的乡村公益图书馆吧》的文章很快便由颜钰棚的个人公众号发出,并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内广泛流传。文中提到,希望通过众人的力量,建一个公益图书馆,满足集美区后溪镇港头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让大家一起参与,在付出中感受到快乐,今后,有心的朋友还可以将这个模式‘复制’到自己的家乡,让美好的乡村公益图书馆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生根发芽。”颜钰棚对此充满信心。

颜钰棚腾出家里的院子作为场地,并通过朋友圈公益众筹8万元,历时50天,港头公益图书馆建成了。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投入和维护,港头公益图书馆顺利运作至今,知名度也愈发广泛,甚至有不少网友慕名而来体验。

“进馆前三次,请于楼下洗手盆处端一碗八至九分满的水,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走至花坛处浇花。放回碗后,方可上楼梯进馆阅读。”图书馆有着详细的规章制度,而这正是港头图书馆文明建设的体现。

“我孙子经常来这边玩,活动很多。”港头本地村民颜志国提到公益图书馆,甚是欣慰,孩子们在活动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也更加喜欢读书了。

颜钰棚的哥哥颜钰档十分支持他的做法,“如果一个城市干净整洁,游客来到这个城市,就会舍不得破坏这样的环境。同样的,我们村里现在这么漂亮,村外的人来了之后,也会尊重这个地方,不会喧哗,不会乱扔垃圾。”他表示,村里的人在这里受到熏陶,素质渐渐提升,“这样的改变可能没有办法马上实现,但是我们的下一代长大后,应该会看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寻求“造血”走得更远

作为一所公益性质的图书馆,要寻求生存空间,走得更久更远,仅靠一人之力必然难以维持。为此,在创建初期,颜钰棚就将“自我造血”功能融进了计划中。

颜钰棚表示,他的初衷是启发大家的善,试图创造一个以公益为核心带动村庄经济和文化并进的乡创模式。

与公益图书馆同步建设的初心咖啡馆就是反哺公益的一个雏形。2017年,图书馆逐渐步入正轨之后,颜钰棚又出资改造村里一个废弃的院子,作为村民今后的活动场所。

初心院建成后,书画室、教学活动室、烘焙室、陶艺室、冥想室、自我造血的三间民宿、国际志愿者宿舍等各种功能性的房间一一设置好,不仅村民们又有了更多的活动去处,也为图书馆自我造血功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有更大的空间,实现商业运营,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随着村里举办的各类活动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艺术家等前来,原本落后的村居资源逐渐被盘活,一些民宿运营者也前来洽谈合作,并尝试以一定比例利润反哺公益图书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村民们惊喜地发现,人文环境的改变也能带来经济收益,于是,又有更多村民加入村居改造行列。如今,港头村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许多务工家庭回到老家或其他城市务工后,还会在远方发信息给我,说想念图书馆和棚棚。”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棚棚”的颜钰棚感到欣慰,也有了更多动力,“虽然公益图书馆前面还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但一切都在变化着,只要大家需要温暖需要爱,我们会一直在这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