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厦门市政协——
与城市共呼吸,为厦门发展贡献“金点子”
2018年,厦门新增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机械装备、文化创意3条千亿产业链群,产业链群不断壮大。图为“特区1980湖里创意产业园”。
东南网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文 施辰静/图)“建议以负面清单管理为基点,构建准入环节自由开放、注册环节便捷高效、建设环节透明优化、经营环节公平安全的投资管理制度体系等,深化厦门自贸区改革开放。”
“目前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在轨道交通方面还存在轨道交通网络层次不够丰富、城市轨道跨区域直通受限、高铁枢纽远离中心城区等不足,建议构建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层次网络,建立强有力的协作区轨道交通区域协调机制,推进轨道与产城融合。”
“建议尽快组建‘健康厦门’领导小组,成立‘健康厦门’协会组织,深化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推进分级诊疗。”
……
在今年的厦门“两会”上,一个个围绕厦门社会经济、民生福祉提出的“金点子”被集中提出来。围绕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厦门市政协委员们纷纷精准选题,发挥提案履行职能,积极出实招、谋良策。
据悉,201 8年,厦门市政协共收到提案676件,经审查立案532件,立案率78%,截至去年10月30日,532件提案全部办结。众多提案围绕厦门产业创新、推进“双千亿”工作、对台融合发展、推进闽西南协作、加强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一批高价值建议,助力城市快速发展。
建言产业创新夯实发展底气
在今年“两会”中,厦门市市长庄稼汉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重要突破和创新经验,厦门突出质量效益的发展,吸引众多关注——
2018年,厦门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242个,总投资986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厦门创新步伐明显加快,自创区累计推出创新事项89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16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68%。此外,新增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机械装备、文化创意3条千亿产业链群,累计达8条,产业链群不断壮大。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厦门以创新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今年的“两会”上,创新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
“市政协围绕‘加快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举行常委会会议协商,抓住培育产业体系、推进智能制造、改善营商环境等关键环节提出40条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厦门市政协主席张健在会上介绍,政协委员们还深入调研实体经济,推动厦门市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千亿产业链群、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城融合等方面加大力度。
来自政协委员们的良策收获了不少反响——围绕创新发展,厦门市政协提交了“加强产业科技智库建设,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提案,提议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智库,为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提案建议被厦门市经信局采纳,陆续组织建立了10个行业专家库,形成了超过千人的专家队伍,为创新创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
目前,厦门正以推动“双千亿”工作为抓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厦门市政协落实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主动贴近厦门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链群、千亿投资工程调研考察,建言献策。在本届“两会”前,厦门市政协就组织了台盟界别、台联界别、侨联界别等20多位委员,开展会前集中视察活动,走访厦门软件园二期,考察厦门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在参观了厦门美图公司、咪咕动漫有限公司、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有限公司等软件信息企业后,委员们表示,这些高新产业的发展势将有力地助推厦门市“双千亿”工程项目的落实,为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软件产业作为厦门新崛起的又一个千亿级产业链,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桎梏,包括人才结构不合理,储备乏力,很多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乏力,应用落后于需求等问题。”厦门市政协委员、美亚柏科公司董事长滕达就在提案中提出,为了促进厦门软件产业尤其是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发展,建议加大对企业的研发补贴力度,对网络空间安全产业重点扶持,通过推动校企合作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等举措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关注惠及台胞政策落实推动厦台融合发展
在今年“两会”上,厦门市政协委员们围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要为台青在厦创新创业就业提供更多保障,针对性地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厦门市政协委员张劲秋说,多数台青来厦门创业以开办小微企业为主,需要政策的扶持和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服务,帮助他们站住脚。张劲秋建议,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统一窗口,针对台青创业就业做好惠及台胞政策的“宣传员”“指导员”,帮助把政策落实落细,让他们更好地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
政协委员李非建议积极推进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地区的通电、通气、通水、通桥“小四通”,吸引更多台胞、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工作生活。
厦台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不仅是“两会”的高频词之一,也将是今后厦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2018年是对台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在国台办推出《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31条惠及台胞具体措施后,作为对台前沿,厦门落实福建“66条实施意见”,响应我省推出“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积极促进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在对台工作大力推进的背后,也有许多厦门市政协委员的身影。
据了解,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厦门市政协就积极呼吁“采取有力措施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并围绕国台办和地方惠及台胞政策,召集台商委员及特邀人士专题座谈,提出了制订实施细则、降低人才门槛、扶持创新创业等意见建议,推动台企台胞同等待遇政策在厦门的落地实施。
去年6月,第十届海峡论坛·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在厦门举办,100余名两岸基层代表人士围绕“共谋民生福祉,共创美好生活”主题,共叙情谊、共话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是海峡论坛首次设立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并且是以全国、省、市政协名义首次举办的。张健说,这为新时代政协系统发挥团结联谊功能、做好对台工作开辟了新的平台。
今年,厦门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对台交流合作,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合作,抓好“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为台湾同胞台资企业提供同等待遇。并将力争率先与金门等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此外将投用五通客运码头三期,全力推动厦金通电、通气、通桥,探索建立厦金旅游协作示范区。
展望今后的对台融合工作,政协委员陈铁铭建议还可以从影视行业方面加强两岸的进一步合作。目前,台湾和大陆影视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在影视创作题材、影视制作技术、影视领域人才等方面如何进一步合作,将是他着力关注的方向。他表示,接下来将关注并推动把厦门故事融入台湾影视作品,以及把台湾故事融入厦门影视作品中。
监督做实“民生账本”提升百姓获得感
厦门弘爱医院和厦门眼科中心等项目如期完成,思明区海城幼儿园分园新年即将开园,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二期扩建工程新学期将投用,海沧8个学校项目已经完工,同安两个学校建设项目也即将竣工投用……近期,厦门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回顾2018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包括共建成中小学项目20个,开建幼儿园项目20个,新增学位2.75万个,为历年最多,20389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了积分入学,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在加快医疗资源建设方面,如期完成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和厦门眼科中心、厦门市第三医院三期扩建、厦门大学翔安医院等项目建设,新增床位数约4000张。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厦门去年共开建2.8万套保障性住房,推出了1.97万套,并出台住房租赁试点扶持政策,新增各类型租赁住房7000套(间),培育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至30家,逐步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增强百姓获得感,厦门市政协委员们也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九三学社重点关注了厦门的保障房建设,他们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建议》被评为了2018年厦门市政协优秀提案。在提案中,九三学社调研了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有关工作,认为厦门保障房仍存在着空间布局优化、工程进度、项目品质、产权办理、分配制度、信息共享公开等有待提升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据悉,去年,围绕保障性住房、中小学学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件重点提案的办理,厦门市政协首次开展常委会议提案办理监督,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常委提问、部门回应、市政府领导点评等环节,监督提案办理情况。此外,围绕垃圾分类减量建议案的落实,厦门市政协还首次开展了主席会议协商监督。
“两次民主监督是政协历年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监督活动,既有效助推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也为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作了有益探索。”张健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