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同步提升乘车文明礼仪 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厦门,将人性化的运营服务和乘车文明,同样带到了地铁运营管理中。 《条例》严格规范了运营服务要求。规定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保障轨道交通正常运营,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的服务,具体包括执行运行计划、向乘客提供运营服务信息、统筹规划商业网点及广告设置、设置各项便民设施、规范票务管理、建立投诉处理制度、服务质量评估制度等。鼓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采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提升服务品质。比如,母婴室、新建车站男女厕位比例问题,都在法规中进行了明确。 《条例》还授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轨道交通线路长、设施多,影响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行为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及时处置,条例授权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对影响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为创造良好的运营秩序和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当然,乘车文明还包括更大的范围,《条例》明确规定了九条会影响地铁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行为,比如在车站付费区、列车内进食,在车站、列车内吸烟,在车站、列车内躺卧、踩踏座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如违反,轨道集团可责令其改正,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服务,也需要公众配合管理、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文明乘车氛围。”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郭晓芳说。城市地铁,是这座城市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 统筹全局规范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 轨道交通对土地集约利用和沿线区域平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沿线区域内相关权利人也会产生影响。《条例》专章规范了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 注重规划统筹衔接。《条例》规定市政府应当将轨道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规划,统筹考虑各项公共交通规划的衔接,预留必要的换乘及疏散空间,实现不同交通系统便利换乘。同时,还应当统筹考虑周边建(构)筑物连通需求,预留必要空间。 注重权利义务相协调。《条例》规定:一方面,轨道交通建设应当防止和减少对线路上方和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廊、管线以及设施的影响,保障其安全,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轨道交通建设依法使用地下空间、临时占用空间、与周边建(构)筑物结合建设、移植树木、迁移管线或其他设施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稳中求进保障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投融资和综合开发是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郭晓芳说,《条例》以稳中求进为原则,为厦门地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规定实行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模式。《条例》明确,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资金实行政府投资与多渠道筹集相结合;市政府应当加强资金筹集,实行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模式,保障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需要。社会资本投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开发制度体系。首先,《条例》明确定义“轨道交通用地”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规定轨道交通用地范围内可以实施综合开发。其次,规范综合开发相关流程:综合开发应当与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对于结构上不可分割、工程上必须统一实施的项目,应当同步建设。综合开发项目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作为前期业主开展前期工作,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市政府批准,综合开发用地可以按照规定采用作价出资、协议出让等方式给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最后,严格限定综合开发收益用途,明确综合开发收益应当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并接受市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
相关阅读:
- [ 12-24]《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明年2月1日起实施
- [ 12-22]厦门轨道交通条例明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 [ 12-11]严禁进入地铁轨道
- [ 11-15]打开App工地信息全知道 厦门轨道交通4号线施工亮点获赞
- [ 08-23]活禽或将不能带 厦门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二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