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翔安区> 翔安好所在 文明新风采> 未成年人 > 正文

厦门翔安区阳塘小学:生态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019-01-03 11:49:44颜梅丽 戴舒静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夏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翔安区气象局工作人员进校科普人工增雨知识。

  

位于楼梯拐角的生态图书角。

厦门晚报讯(记者 颜梅丽 戴舒静 通讯员 蔡江沈 许美莹)翔安区阳塘小学位于大嶝岛上,经过60多年的发展,该校已从一个渔村小学堂,蜕变成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和办学条件完善的学校。近几年来,阳塘小学深入挖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形成“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护环境、热爱家乡、奋发向上的好少年。

昨日,该校校长蔡冬咏向记者讲述了学校开展生态教育的小故事。

特色

楼梯拐角创设生态角 校园内建植物大棚

走进阳塘小学,富有特色的环境创设引人注目。沿着教学楼西边的楼梯前进,低头看,每一级阶梯上都贴着一句闽南谚语,如“不会驶船,嫌溪弯”“大石也要小石擎,红花也要绿叶扶”等。抬头看,数十张鸟类图片,顺着楼梯的走向依次挂在墙面上,形成一道长长的观鸟长廊。

东边的楼梯则是另一番风景。从一楼到三楼的楼梯拐角,分别设立了宇宙、森林、海洋三个不同主题的生态图书角,并放置约一百本相应的图书。蔡冬咏介绍说,图书每一年都会更换,学生可以利用课间或带回家阅读。

“这只是生态教育环境创设的其中一角,还有更精彩的地方。”在蔡冬咏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操场旁边的气象长廊,里面有一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射架。这是一台可以用来人工增雨的实战设备,因为达到了报废年限,共建单位翔安区气象局便赠送给了学校。气象局专家不定期走进校园为学生科普气象知识。

接下来,生态教育将由“展示”向“实践”过渡。蔡冬咏带记者参观了正在筹备中的植物生态大棚。该大棚的温度、湿度、气压、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可通过农气宝进行24小时监测,并传输至手机或电脑。据悉,学校将邀请农艺专家进校,指导学生动手体验现代化种植模式。

故事

漂亮鹦鹉飞进校园 学生轻轻捧起放飞

2015年,阳塘小学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出生态特色教育,以绿色管理、绿色课堂、绿色环境、绿色言行、绿色阅读、绿色实践为突破口,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访过程中,蔡冬咏给记者讲了两个小故事:有一次一只七星瓢虫飞进了教室,学生发现后,第一时间用一片叶子轻轻地托起它,并带到办公室问老师:“这只虫子好像迷路了好可怜,怎么办?”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将虫子放飞;还有一次,一只漂亮的鹦鹉突然飞进校园,学生发现后轻轻地把它捧起来,放在校园内的榕树上,让它自己飞走。

“生态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蔡冬咏说,通过生态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懂得爱护家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这也间接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蔡冬咏

阳塘小学校长

●2005年获评翔安区优秀教师

●2015年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录像课评比获“省级优课”

●2015年获厦门市“课堂创新大赛”三等奖

●2016年获评翔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心无杂念

一心向教

从1997年师范院校毕业至今,蔡冬咏一直扎根在大嶝的农村小学,从事教学、管理工作21年。蔡冬咏说,他对阳塘小学有着很深的感情,首次执教和首次担任校长都是在阳塘小学。

蔡冬咏回忆说,他刚教书时,当时印材料,只能用蜡纸油印,他的同事为了给学生印试卷,经常熬夜加班一张一张地推印,满头大汗也顾不上擦一下,为的就是第二天及时将试卷发放到学生手上。

“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心无杂念、一心向教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如今我成为一名校园管理者,我也常常以这样的精神鼓舞教师团队。”蔡冬咏说。

2012年,蔡冬咏到小嶝小学担任校长时,当时通往小嶝的铁桥还没建设,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只。因为坐船要根据潮汐时间,有时候来回一次,等船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为了将更多时间用在教学上,蔡冬咏每周一到校后,便一直到周五下班后才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他的带动下,很多老师也克服家庭困难,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校。在他任校长的两年里,小嶝小学的教学质量迅速上升,并首次获评市级文明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