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市容环卫部门实现跨越发展 扮靓城市容颜

2018-12-25 08:39:13吴海奎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关键词:改革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

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征程中,厦门环卫部门坚持与时俱进,抓住行业重点和难点,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为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厦门从2013年开始,按照试点先行原则,逐步推行垃圾分类,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更加细致、科学,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成效也更加显著。可以说,这项工作,也给厦门环卫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厦门着力构建“垃圾前端、中端、末端处置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新模式,不仅要在源头(家庭、单位)实现垃圾的分类投放,还要在垃圾的收集、转运以及处置阶段实现全程分类。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厦门形成了“五全”工作法和“七个结合”经验,在立法、教育、末端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多个全国首创。2017年11月30日,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厦门成功召开,之后有上百个城市前来厦门考察调研。2018年,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厦门连续三个季度排在全国第一。

近年来,厦门环卫部门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推进环卫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推进市容环卫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升市容环卫质量水平。2016年,过去由市市容环卫处负责作业的东部固废中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后坑垃圾压缩站、海上环卫管理站等环卫基础设施,改由市政集团负责,实现了经营管理责任的转换。这样一来,市市容环卫处就从过去的“干管一体”转变为专职监管,大大强化了行业的监管力度。

背街小巷是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其卫生状况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品质。为了解决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脏乱的老大难问题,环卫部门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变原来以“看”为主的直观感受评价,对背街小巷卫生保洁专项考评采用“过磅称重”“以克论净”的方式进行,同时,考评工作全部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实施,并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对排名靠前的街巷,给予保洁责任单位资金奖励,对排名靠后的街巷,要扣减责任单位相关保洁经费。这一机制创新,激发了作业单位的活力,背街小巷环卫保洁水平逐步提升,“门前三包”不断落实到位,街容街貌明显改善。

工作人员打开电脑,就能查看全市餐厨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全过程,不仅有实时的视频画面,还有数据分析等。这是厦门环卫部门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提升行业智能化管理水平的一个写照。目前,厦门已建成了智慧环卫一期、二期平台。其中,智慧环卫一期(餐厨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在2017年度中国智慧环卫优秀示范评选中获得“智慧环卫政府应用奖”;智慧环卫二期包括基地综合监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综合管理、市容环卫作业智慧考评、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等模块,有力促进了环卫业务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

展望

明年厦门有望实现

原生垃圾

“零填埋”

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市容环境卫生行业而言,人民不仅需要更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还对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环卫人的奋斗目标。

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厦门环卫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加大考核评价力度,进一步建立垃圾精细化分类机制,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使厦门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设施建设方面,环卫部门将进一步提升完善环保设施和引入建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环卫监管设施,继续推动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建设,力争在2019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厦门有望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此外,环卫部门将进一步推动背街小巷卫生保洁专项考评向岛外区域覆盖、“公厕革命”、新能源环卫车辆应用、智慧环卫三期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行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