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玉婷)厦门又有96条新地名。昨日,厦门市民政局发布公告,公布祇园路等96条地名,包括道路63条、居民点33个。这些地名是怎么来的?命名背后有哪些故事?昨日,记者联系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文史专家,请他们讲解其中的奥秘。 命名依据 好找好记还能留住乡愁 “从命名原则上讲,通常不产生新的地名专名,这次96条新地名,大多沿用当地地名或以当地地名派生地名命名。”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调研员梁瑞秋说,地名命名首先要注重实用性,让大家好找好记,同时也要体现当地的历史。采用原汁原味的当地地名命名路名,既实用,又继承保护了历史。 比如此次新增的塘边东路和塘边西路,就是当地地名塘边派生的,因在塘边村的东部和西部而得名。塘边的得名,是因为原塘边社地域宽广,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呈东西向的长条关刀状,自东向西有龙渊塘、窟仔底等7个池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池塘仍在,但上世纪80年代后,因城市发展需要,池塘已被先后填平。“地名使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是有根的,也叫文脉,是延续故乡记忆的最好媒介,也是一种图腾。”梁瑞秋说,在厦门这个发展迅速的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很多村庄逐步消失了。要留住乡愁,使用村庄名命名地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之一。 记者注意到,除了像塘边东路和塘边西路这样体现地名实体(地理)特征的命名外,这次的新地名,不少都是在老地名基础上派生的,如由岩内路派生出的岩内一路、岩内二路、岩内三路,由金山西路派生出的金山西二路、金山西四路、金山西五路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名是与时间、空间相对应的特有名词,如果时间为纵轴,空间为横轴,在这两条轴线交会处,故事越来越多,建筑逐渐增多,路名也需要增加。”梁瑞秋解释说。 此次新地名也有不少来自“美词”,选取了好听好记的词语,体现出取名的文化艺术性,如位于同安区滨海西大道旁的祥和一里、滨富一里,位于海沧东屿村附近的沧凤路、沧梧路、沧桐路等。 命名趣事 不少路以宫庙名称命名 谈到此次公布的96条新地名,参与地名研究的文史专家卢志明讲起一件趣事,“这第一个新名字——祇园路,就很有故事。之所以以‘祇园’命名,是因为该条路位于国家会计学院北,东南起云顶南路,西北至祇园寺。” 卢志明说,“祇园”在佛教经书上有记载,释迦牟尼曾在古天竺祇园精舍讲经,它已成为古天竺佛陀讲经的圣地,厦门祇园寺以这一词语命名寺庙,并由此产生路名,反映出这条路的文化意味。但是,由于“祇”(qí,本意指古时候对地神的称呼,如地祇、神祇,也指安心)字不是常用字,容易跟字形相近的“祗”(zhī,基本字义是敬、恭敬)字和衹(zhǐ,一种丝织品)字混淆,让人看错、误读,这次公布路名时,市民政局特地加了注音。这样一来,不仅显得很有文化含量,还能引起人们对路名来历的兴趣。 卢志明告诉记者,厦门有以宫庙命名路名的传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很多宫庙消失了,路名却保留下来,如故宫(路)、丹霞宫(巷)、二舍庙等。不过如今,厦门以宫庙名称命名且宫庙尚在的街巷仍有不少,如因养真宫得名的养真宫街、因内武庙得名的内武庙巷等。“这些路名体现了宫庙是带有地标性的象征,相关部门指出,这样命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很多年后,通过路名,我们还能探寻历史古迹、感受历史文化。” |
相关阅读:
- [ 03-16]古县、古镇、古村落 厦门现存有69个千年古地名
- [ 02-10]153处地名命(更)名获批复 同安大道更名“苏颂大道”
- [ 04-13]厦门杏林湾湿地公园入选福建省第一批湿地名录
- [ 01-11]同根同声同地名 厦门与台湾同有众多“鸡地名”
- [ 01-09]厦门市总共有20个带有“鸡”字的地名 多因形得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