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半年初尝现实题材作品 从全国劳动模范、环卫工人代表陈大姐,到跟随“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三次奔赴南极,以高超的机械维修技术被誉为“厦工技神”的盖军衔;从厦门公安交警战线上的“时代楷模”陈清洲,到中国催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厦门大学化学界泰斗蔡启瑞院士……他们都是平民百姓,也是时代楷模。他们的故事,经由《厦门故事》演绎,让许多观众深受感动。 该节目由国家一级导演左青执导,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和厦门艺术学校联袂奉献。谈及《厦门故事》创作历程,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说,跟剧中的平凡人物一样,“小白鹭”也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是厦门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因而团队想创排一部现实题材作品,用以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人的精彩故事。 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且现实题材舞蹈诗在国内几乎无人敢碰,我们担心作品不被认同,所以尽管设想颇为专家们所看好,主创人员前后还是纠结了半年多的时间。”林乃桢坦言。 最终,团队决定搏一把。在历经30多次的创作会议后,主创团队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决定采用“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写意为主”的手法,通过剧中线索人物———“记者”的讲述来写实,串联各个故事;同时融入闽南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让舞蹈充分写意,去讲述感人的厦门故事。 座谈走访 刻画人物真实情感 有了想法,如何更好地诠释?这也给了创作团队极大的考验。林乃桢说,创作前期,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有力的组织和帮助下,中心创作团队进行了大量实地采风,与英模人物进行座谈,通过他们最真实的讲述和呈现来寻找创作灵感。 导演左青回忆这段“舞蹈之路”,也是感慨万千。“在与这些故事原型人物或其家属的交流中,他们对事业、对工作、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园真诚而无私的爱,一次次感动着我们。”左青说,但进入实际排演中,创作团队又面临着两个主要难题:一是如何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这些感人的故事;二是如何传承发展小白鹭民间舞团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舞蹈演员于馨尽管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饰演记者、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等多个角色时,也是困难重重。“一开始总是找不到人物的感觉,无法体会那种沉重感。”于馨说,在排练蓝天救援队赴汶川救灾这段戏的日子里,她日日把内心沉浸在灾难场景中,“很压抑,但这样才能离人物原型更近些”。 饰演环卫工人的缪斯琦要拿着扫帚跳舞,这对她而言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我跳民族舞居多,一开始是排斥这样的现实题材舞蹈的,更不用说深入人物内心了。”缪斯琦说,排练期间,扫帚掉在地上或撞到群舞是常有的事,她为此一度非常迷惘。 为尽快摆脱与角色的隔阂,她想到了去大街上观察、体验环卫工人的实际工作状态。经过三个月的模仿,她终于把手里的扫帚“融合”成身体的一部分,融进舞蹈表演。 |
相关阅读:
- [ 12-05]《厦门故事》《侨批》福建艺术节拔头筹
- [ 12-01]首届闽南古镇国际新青年艺术节在厦开幕 泰国风情浓郁
- [ 11-23]古巴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压轴艺术节
- [ 11-23]艺术正当时 回眸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 11-16]悠扬琴声奏响“2018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