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民意 精心构筑一方美景
湖里区第二轮街区立面综合整治提升治标更治本,湖里街道推动“第五立面”改造,扮靓家园消除隐患
厦门日报讯(记者 叶舒扬 通讯员 孙碰定)居民住宅楼的楼顶常被称作“第五立面”,是城市天际线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一次及时高效的“第五立面”改造,既让破坏了城区环境的违建荡然无存,更是拔除了居民身边的安全隐患。
在湖里区第二轮街区立面综合整治提升中,湖里街道主要涉及东荣、金鼎、东渡、新港、南山五大片区的“第五立面”改造提升,以及嘉禾路地铁口周边立面整治工程,需拆除“两违”面积9700多平方米。20多场次的推进会、成百上千次的入户宣传、不分昼夜的面对面谈心,最终换来了将近100%的签约率,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
诉真情
党员带头 解决居民实际需求
在此次“第五立面”的改造过程中,金鼎社区涉及的屋面改造楼栋数量只有17栋29户,看似数量并不大。但是,涉及改造的楼栋中半数以上属于未改造老旧小区的预制板房,且违章搭盖的建筑大部分是沿无护栏屋檐而建。因此,无论是改造方案的制定还是入户宣传,都必须精心规划。
“立面改造是好事,我们党员一定要积极配合!”越是关键时刻,就越能看出党员带头的重要性——在金鼎社区金鼎小区,业委会成员、老党员吴端湖就第一时间签下协议,并在入户宣传时“现身说法”。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居民同意改造,拆除自家的违章搭盖,甚至有居民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签协议。
很快,金鼎社区的立面改造签约只剩下了最后一户,可这户人家的情况却让社区工作者们“犯了难”。原来,户主是一位经济条件困难的老人,不仅自己身患尿毒症、老伴的身体也不好,儿子也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只能靠儿媳卖点家乡特产来贴补家用。虽说心里明白是违章搭盖,可一想到要拆掉自己住的房间,老人家一开始怎么也不同意。
“不能为改造而改造,要想办法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于是,社区工作人员们行动了起来:他们多次上门与老人家面对面沟通,引导儿子到社区办理困难就业认定、申请灵活就业及就业帮扶,为儿媳开辟了爱心家乡货售卖通道……一次次“精准帮扶”,让一家人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最终签下了同意改造的协议。
实际上,这一户老人家遇到的暖心事,只是金鼎社区乃至湖里街道在“第五立面”改造中的工作缩影。在街道有关负责人看来,这次改造不仅是对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一次“翻新”,更是推动社区工作方法提升的一次“更新”。“每家每户都有不同情况,要敢于面对具体要求,赢得信任。”
动真格
美化家园 以人为本细节着手
“‘第五立面’的改造可不只是拆除违建,更是要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美丽,我们都很理解支持。”居住在东荣社区东兴路上的杨良秋,在楼栋屋顶上搭盖的小铁屋已经有19年历史了。在他的打理下,小铁屋附近被精心打造成了一片小花园。然而,每当台风、暴雨袭来,这片小小的违章搭盖却总是让他心惊胆战,生怕出什么岔子。所以,得知自家的违建也被纳入了“第五立面”改造范围,他二话不说,很快签订了协议。
那之后,工程队很快就进场施工,拆除了杨良秋家的违建。令他略显意外的是,对“第五立面”的改造并没有草率结束——施工队重新整修了楼顶,精心铺设防水隔热层,还换上了美观大方的新地砖。杨良秋告诉记者,“现在的楼顶风光可比以前更漂亮。”
“拆除违建只是手段,为居民提供安全美观的家园才是目的。”在湖里街道,杨良秋的感慨显然不是个例,对群众的负责体现在改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拆除那些未改造老旧小区预制板房的楼顶违建,施工人员专门在锤子上包上布,一点一点地敲打,减少对预制板房的冲击;拆除完成后,原先只做一遍的防水层又多做了一次,计划中2厘米的保温层升级成了4厘米,只为了让居民们更加放心……
就这样,湖里街道的一栋栋房屋屋顶露出了原本的面貌,换上了“新衣服”。街道的工作人员并不满足,他们每天都会寻找制高点拍照留证,随时检验改造的成果,同时防止违建现象死灰复燃,让“第五立面”的改造真正“不留死角”。
链接
湖里街道改造工作法
“五个一”宣传发动
一封信:街道和社区主动向辖区广大居民发出一封信,号召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支持第二轮环境提升,主动支持参与到提升整治工作中。
一张图:设计单位精心设计效果图,及时在各个改造楼宇显要位置张贴,让居民对改造工作心里有底,直观感受到改造后居住环境的提升。
一张嘴: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到各个涉及改造小区入户协调商谈,倾听民意。
一颗心:主动入户了解居民的难处,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存在的屋顶漏水渗水等实际问题,真正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
一帮人:充分发挥小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热心居民以及小区物业、业委会的引领作用,获得群众的支持配合,主动参与到“第五立面”的改造工作中。
“三个一”推进改造
一份清单明晰责任: 对通过摸底调查发现的屋顶违建逐一拍照建档,建立明细清单,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社区、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采取清单化管理,实行清单销号制度。
一套机构网格责任:按照片区成立工作组,以购买服务形式配备一名工程师,形成街道工作组+工程师+社区的网格化责任机制,做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
一线工作落实责任:街道干部和社区网格员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入户,解决白天工作时间居民不在家、入户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定时召开的项目总调度会和片区分调度会,实时跟踪项目进展,督促项目推进。调度会现场协调、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