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金汇鹭岛融通资源 改革开放40年厦门金融业发展纪实

2018-12-17 08:57:40张彦宇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金汇鹭岛 融通资源

——改革开放40年厦门金融业发展纪实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彦宇 通讯员 林晓龙 张华彬)40年锐意进取,40年砥砺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厦门金融业与经济特区同步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厦门金融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从1978年唯一一家政企合一的人民银行厦门分行发展成为现在功能完备层次多元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9.2%,2015年率先成为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的产业链群之一。截至2017年底,厦门金融业总资产达1.8万亿元,全市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45万亿元,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愈发明显。

再回首,梳理厦门金融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再思考,总结厦门金融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再出发,展望厦门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破冰

先行先试

银行业成金融

体制改革担当

率先发生变革的是银行领域。1979年4月中国银行厦门分行从厦门人民银行分立出来,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破冰”;1984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与厦门人民银行分立,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专职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而厦门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这是改革的第二个大突破。

厦门地方志上记载,1979年至1984年期间,在“开放、改革、搞活”方针的指引下,人保厦门支公司和工、农、中、建厦门分行陆续恢复成立,中国投资银行厦门市分行、建行厦门市信托投资公司、厦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相继成立,汇丰、集友、大华、华侨、建东、渣打、嘉华、恒生等8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进驻厦门,特区银行体系初现雏形。

1985年8月,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成立,直到今天,这仍被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外资、合资银行机构的成立和涌入,大大提升了厦门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既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也加强了厦门与境外金融行业的交流与联系,更为经济特区建设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动力。

攻坚

金融改革

金融服务体系

焕发新颜

在市金融办喻皓副巡视员看来,这期间有两次大的金融改革大事让他记忆深刻。

第一次大的改革,是1986年厦门被确定为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主抓这项工作。这一阶段的厦门金融体制改革主要从七大方面发力,包括建立特区金融体系、推进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化、建立和发展多形式的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管理、建立和健全金融市场、改进结算方法以及改善外汇和外债管理等。通过推进七个方面的改革,厦门走出了一条金融活、经济活的改革之路,为全国全省的金融体制改革积累了许多经验,极大推动了特区建设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大的改革,是2010年厦门获国务院批准建设唯一冠以“两岸”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特别是这两年来,两岸特色金融机构集聚厦门,台湾地区银证保三类机构陆续进驻厦门。厦门银行成功引进台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为台湾金融机构借道第三地投资大陆商业银行首例。厦门建发集团和台湾人寿保险合资设立君龙人寿保险,为首家总部设在福建省的法人保险公司。台湾富邦金控集团在厦门设立富邦财产保险公司,成为福建省首家法人产险机构和大陆第二家台资全资产险机构,也是ECFA生效后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台资保险公司。厦门国际信托与台湾永丰证券合资设立海西首家两岸合资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圆信永丰证券投资基金。台湾第一银行、台湾中国信托银行厦门分行正式成立,开拓两岸跨境贷款、货币兑换和清算业务。台湾中国信托银行与厦门金圆集团合资成立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总行在厦设立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

创新

勇于尝试

形成厦门金融业

核心竞争力

厦门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学博士邱巍坦言,创新是金融业永远的主题。首先,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借助获批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区的东风,厦门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主动参与了国家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兑换等宏观金融改革进程。比如说,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进实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特别是创新拓展银行卡基支付应用,银行卡应用水平连续多年处于全国领先,金融民生支付便利水平不断提高,易通卡、中联信、象屿支付、夏商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获批支付业务牌照。

其次,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建立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创新财政金融工具,设立厦门市产业引导母基金和十大子基金,引导培育基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政府投资基金跻身全国四强。多渠道持续加强小微企业、三农融资服务,推出“资信通”、“银税互动”、小微贷款保证保险、政策性融资担保等多项业务模式创新。设立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区域小微企业融资融智平台。全国首创大病保险“厦门模式”,厦门保险事故车辆拆检定损中心、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中心和保险业客户健康信息查询平台等保险业“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国内领先,率先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等。

营商

简政放权

构建一流的

金融营商环境

厦门市一以贯之地支持金融业发展,陆续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条例》《关于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厦门市高层次紧缺型金融人才计划暂行办法》等多项法规政策,实施金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金融办行业处林晓龙介绍说,从特区设立初期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系,现已发展成涵盖银、证、保及地方金融等多行业配套发展、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开放型金融服务体系。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238家,包括银行业机构44家,其中外资银行总行、分行及代表处16家,为海西地区外资银行数量最多的城市;证券机构118家,期货机构38家;保险主体38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327家,管理各类私募基金613只,规模603亿元,位居全国前十。融资性担保公司16家、小额贷款公司13家、典当行28家。长城国瑞证券成为全牌照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集团财务公司、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不断填补新兴业态空白。

与之对应的,是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拓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和相关配套支持。

愿景

潮平岸阔

厦门金融业

走向新征程

40年春去秋来,鹭江潮起,两岸往来,沧海桑田。这40年,是金融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老一辈和新一代特区金融事业建设者前仆后继、奋勇争先、敢闯敢试的奋斗历史。

今年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厦门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服务业营业收入目标为2020年突破1750亿元,2022年突破2040亿元,这需要所有金融人的不懈奋斗。

挺立潮头再出发,担当新使命,干出新作为,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在厦门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进一步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新时代,新一代的金融人,会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声音

厦门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全军:

走特区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厦门金融业与经济特区建设共发展,金融服务业是最契合厦门城市发展方向的产业之一,目前金融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接近12%,已成为厦门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新的改革征程上,金融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在微观层面,要把不断增强企业、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业务做精做实;在宏观层面,要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继续在两岸金融合作、“一带一路”金融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增强金融产业发展特色元素,努力走出一条既具有地区特色、又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金融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郑卫国:

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

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产品演变、市场建设、业务模式、管理经验等都发生了变化,给社会带来了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更广的资源配置范围,使民众能够享受更好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未来,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扎实做好辖区金融工作。辖区金融机构将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信心、信念、信息、信用、信任为抓手,践行“五信”理念,打造政银企合作新格局,为厦门经济发展创造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

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行长董继松:

商业银行与特区同频发展

厦门工行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东风而成立的,近四十年来,厦门工行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工商银行总行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和特区建设的发展步伐同频共振。

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厦门工行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与时代同进步,与厦门共发展,与百业竞繁荣。坚持坚守本源,发挥金融服务“头雁效应”,聚焦厦门经济建设和“双千亿”战略部署,全力支持厦门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坚持创新引领,发挥金融创新排头兵作用,聚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壮大,全力助推厦门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聚焦发展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全力满足广大厦门市民“高品质”的美好生活需求。

厦门国际信托总经理李自成:

做资产管理一流供应商

信托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下诞生并逐渐成长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一直以来,厦门国际信托作为地方性纯国有金融机构以及厦门地区唯一一家持牌信托公司,积极把握重大历史性机遇,多年以来致力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提供资产证券化、基金型信托、供应链融资、小微金融等创新业务模式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所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化,厦门国际信托将继续发挥作为持牌机构的优势与专业化管理能力,灵活运用各类创新金融工具为特区建设添砖加瓦,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融资、个人理财等方面提供优质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区域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李霁:

促进两岸金融交流合作

改革开放对于金融业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是在近十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政策频繁地提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四板市场能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清晰,相信在这样的趋势下,未来还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企业已经突破2000家,实现融资20多亿元;台资板、“双百”人才企业板等特色板块纷纷设立,中心能有针对性地对板块企业进行专业化的服务。未来,中心将继续为企业开拓更多元的融资方式,更好地履行金融服务职能,切实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厦门金融业

40年大事记

1979年,中国银行厦门分行从厦门人民银行分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厦门支公司也恢复建立。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与厦门人民银行分立。

1985年,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成立。

1986年-1989年期间,先后成立全省第一家票据交换所——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票据交换所,全省第一个外汇交易市场——厦门外汇调剂中心。

1987年,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在厦门地区发行第一张信用卡。

1992年,第一批厦门企业改制上市融资。

2003年,宝姿国际在香港上市。

200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厦门监管局组建成立。

2005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厦门监管局正式成立。

2010年,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在厦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2011年,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开发的全新平台、厦门金融投资控股的主要渠道和海峡金融产业对接的重要载体。

2012年,首届“海峡金融论坛”在厦举办,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跨海峡人民币结算代理清算群。

2014年,圆信永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厦成立,成为海西首家两岸合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2015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厦门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5年,金融服务业率先成为厦门三条产值(收入)突破千亿的产业链群之一。

201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的黄金业务中心。

2018年,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在厦成立,成为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