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勇于尝试 形成厦门金融业 核心竞争力 厦门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学博士邱巍坦言,创新是金融业永远的主题。首先,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借助获批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区的东风,厦门积极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主动参与了国家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兑换等宏观金融改革进程。比如说,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进实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特别是创新拓展银行卡基支付应用,银行卡应用水平连续多年处于全国领先,金融民生支付便利水平不断提高,易通卡、中联信、象屿支付、夏商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获批支付业务牌照。 其次,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建立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创新财政金融工具,设立厦门市产业引导母基金和十大子基金,引导培育基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政府投资基金跻身全国四强。多渠道持续加强小微企业、三农融资服务,推出“资信通”、“银税互动”、小微贷款保证保险、政策性融资担保等多项业务模式创新。设立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区域小微企业融资融智平台。全国首创大病保险“厦门模式”,厦门保险事故车辆拆检定损中心、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中心和保险业客户健康信息查询平台等保险业“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国内领先,率先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等。 营商 简政放权 构建一流的 金融营商环境 厦门市一以贯之地支持金融业发展,陆续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条例》《关于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厦门市高层次紧缺型金融人才计划暂行办法》等多项法规政策,实施金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金融办行业处林晓龙介绍说,从特区设立初期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系,现已发展成涵盖银、证、保及地方金融等多行业配套发展、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开放型金融服务体系。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238家,包括银行业机构44家,其中外资银行总行、分行及代表处16家,为海西地区外资银行数量最多的城市;证券机构118家,期货机构38家;保险主体38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327家,管理各类私募基金613只,规模603亿元,位居全国前十。融资性担保公司16家、小额贷款公司13家、典当行28家。长城国瑞证券成为全牌照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集团财务公司、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不断填补新兴业态空白。 与之对应的,是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拓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和相关配套支持。 |
相关阅读:
- [ 12-15]厦门同安优化金融服务 “政银企”互惠互利
- [ 12-12]电视剧《大浦东》开播 由金融视角透视改革开放40年
- [ 12-06]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 12-04]两岸专家共谋金融产业发展 聚焦开放合作与创新
- [ 11-22]厦门集美园博社区书院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 防范金融诈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