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十周年 两岸路通心更通
2008年12月15日,“盛达2”、“晓江”、“华航1”和“锦春”四艘海峡两岸海运直航货轮驶离厦门港,启航驶往高雄、台中和基隆港。这标志着两岸海运直航正式启动。记者 陈理杰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翠仙)2008年12月15日,两岸正式启动直接通航、通邮、通商,两岸的航班、海运和邮件传输再也不用经过第三地中转。自此,两岸实现了“一日生活圈”,两岸同胞从音信隔绝到如今往来方便快捷,缩短的不仅仅是沟通的时间、金钱成本,更缩短了两岸民众心与心的距离。毋庸置疑,两岸“三通”为增加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进心灵契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来,台湾民众西进大陆经商、求学、就业、婚恋、旅游等已成家常便饭。但2008年以前,情况可不是如此。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告诉记者,开放直飞前,因为往返两岸耗时又花钱,他只有重大节日才会回台湾,一年最多四五次,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但直飞开放后,几乎是想回家就回家,当天买机票就能飞,一日往返也不成问题。
两岸“三通”不仅为两岸同胞往来提供了便利,也催生出许多新商机。两岸“三通”不仅让人流来往自如、便捷,让物流时间缩短,成本降低。
如今,厦门已成为对台经贸的重要口岸,是大陆从台湾进口水果、酒类、大米、图书及声像制品等的最大口岸,得益于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台商、台干纷纷“登陆”发展。
2008年,“小三通”首次实现散装轮运载冷藏集装箱进口台湾水果抵厦,同年稍晚,大陆船舶运载自厦金航线直航的台湾水果也在厦门登陆,随后首批台中直航台湾水果登陆厦门,海上运输时间由7天缩至22小时,厦门的台湾水果进口量实现跨步式飞跃。如今,厦门已成为大陆进口台湾水果最主要的口岸。
“三通”也直接推动了两岸旅游的交流合作。2008年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正式启动。几年来,大陆分三批渐次扩大开放区域,至2010年7月实现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放赴台旅游。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从团限10人变更为5人以上,在台停留时间由不超过10天延长至15天。
厦门对台旅游龙头作用更加凸显。2008年大陆居民经厦门口岸赴台游人数为1.6万人次,2010年增至16.5万人次,之后快速升温。台湾11个县市和台湾观光旅游总会等16个民间协会在厦门设立旅游代表处,数量居大陆之首。如今的厦门已成为台胞在大陆工作、生活的温馨家园。
台湾货物经厦门运往欧洲
记者 白若雪
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厦门航点直航序幕拉开,结束了两岸近60年来不能直接通航的历史。
厦门港拥有厦金直航航线、厦台客货滚装航线和厦台直航货运航线。十年来,客货量保持稳步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起,厦门与台湾更是携手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将厦蓉欧班列起点延伸至台湾,让台湾商品搭乘“中远之星”两岸直航客滚轮抵达厦门,并搭乘厦蓉欧班列前往欧洲。将厦蓉欧班列“升级”为台厦蓉欧班列,让台湾商品有了更高性价比的运输方式出口欧洲,大大地凸显了厦门的重要桥梁作用。
据悉,十年间,厦门港的两岸航线货物吞吐量累计达1.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达347.74万标箱。同时,截至今年10月底,“中远之星”客滚轮累计运营865个往返航次,运送旅客437996人次,集装箱76488标箱,鲍鱼等生鲜货物1705吨,各种车辆1557部,以及海运快件1309标箱。
旅游交流频风景也醉人
两岸直航后,越来越多民众往来两岸进行旅游。新华社图
记者 陈翠仙
两岸“三通”十周年来,两岸间的交流突飞猛进,也打开了两岸民众往来旅游的大门。
80岁高龄的张阿珠是两岸旅游交流的见证者。“2009年,我通过旅行社到台湾旅游,这次赴台游还上了新闻。”张阿珠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珍藏多年的报纸。“现在两岸往来十分便利,我们到台湾更容易,台湾的亲朋好友也经常到大陆来旅游。”
身为旅游业者,厦门康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林志民明显感受到两岸旅游往来的热络情况。据介绍,2008年之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热也在持续,海峡两岸双向旅游及往来人数从2008年的470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92万人次。记者从厦门市旅发委了解到,2018年1月-10月,厦门共接待入境过夜游的台湾同胞91.1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1%。
林志民告诉记者,这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赴台湾本岛游热度下降,但金门澎湖等地却成了旅游热门地,金门游已经成为厦门旅游的延伸产品。两门旅游业者通力合作,打造了厦金旅游节品牌活动,为金门招揽了数十万陆客。
早上来厦泡茶晚上返台歇息
记者 潘薇
对于吴家莹来说,作为一位来厦门创业生活20多年的台商,两岸“三通”的意义对他而言十分重大。
1997年,吴家莹“登鹭”从事贸易业。他说,那时候从台湾来大陆需要七八个小时,长途劳累奔波。如今,“十年过去了,两岸‘三通’带来的变化,我作为亲历者是深有感触的。”吴家莹说。
身为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常听朋友讲述这10年的故事。“有的台干往来两岸做业务,经常当周周五回台湾,下周周一再回厦门。”吴家莹笑着说,“‘三通’的实现,让‘一日生活圈’变成了现实,早上可以坐飞机来厦门泡茶,晚上再回台湾。更多的两岸同胞循着‘三通’的足迹往来两岸,拉近了两岸同胞的感情距离。”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吴家莹感慨道,那个年代余光中的《乡愁》让人潸然泪下,那时两岸相隔。随着两岸“三通”,两岸同胞的愿望都在一步步实现,《乡愁》在两岸同胞心中已悄然释怀。
吴家莹说,今年是两岸“三通”十周年,十年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实现和深入,让两岸迈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崭新时代,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造福了两岸同胞。
从全面直航到招台籍空乘
记者 雷妤
2008年12月15日,厦航MF885航班从杭州萧山机场满载起航,厦航成了两岸包机截弯取直后从北线飞抵台湾的第一家航空公司。厦航两岸常态包机也正式启动。
据老台商们回忆,两岸自1987年开放人员往来,但一直未实现直接通航通邮,台胞“登陆”必须绕道香港,相当折腾。直到2005年,两岸首次实现双向对飞。2006年厦门成为当年春节包机的直航点之一,又迎来了与高雄间五十七年来的破冰之旅。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12月15日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标志着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
作为两岸空中航线主要承运商,十年来,厦航直航点实现从大陆的厦门、杭州等6个点到台湾的桃园、高雄、松山3航点的航线网络覆盖,航班量也从每周8班增长至40班。近五年来,两岸往来旅客人数增至52.6万人次,货邮运输量增至3532.8吨。
这十年间,两岸青年因两岸通航得到了更多交流。2011年至2016年期间,厦航选派6期90名乘务业务骨干前往台湾中华航空进行交流学习;2017年,厦航招聘首批60名台籍空乘,今年又有一批新的台籍空乘入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