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三通”即生活 记者 李惠萍 “这十年来,两岸‘三通’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厦大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教授告诉记者。 对两岸同胞而言,“三通”中最让人“有感”的是“通航”。而直航是步步为营慢慢实现的:从“试点直航”、“小三通”、台商春节包机、客运包机节日化,到福建和澎湖“货运直航”、周末包机常态化,再到两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走向对岸的民众络绎不绝,“两岸一日生活圈”终于成型。 两岸直邮也是同理。十年来,邮政小包、包裹、速递业务等以往不能办理的业务全面通行,带来的不只是便利,还有商机。譬如说,大陆电商迅猛发展,台湾民众没有错过。 至于两岸通商,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便一直以单向贸易的不对等方式进行,大陆商人几乎没法到台湾投资。两岸两会恢复商谈后达成共识,台湾方面做出了开放的许可,这些年来,尽管台方诸多限制条件依然存在、陆资赴台成绩不如人意,但毕竟,“门”已打开。 对于“三通”的意义,张文生教授看得更为深远,他说:“两岸‘三通’促进了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的正常化,不仅仅方便台湾同胞来大陆,也开放了大陆同胞到台湾去,大陆游客、学生、专业人士都可以直接去台湾,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人员交流。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使两岸合作的内涵更加丰富,两岸融合越来越快。比如说,在两岸婚姻家庭方面,以前主要是大陆新娘去台湾,现在有不少台湾新娘嫁过来。‘三通’使两岸交流从单向转为双向,加强了两岸合作,促进了互相了解,两岸贸易额增长也很快,去年两岸贸易额达到约1994亿美元,今年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 可以说,“三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十几年前,记者托外图台湾书店预购一本台版书,收到已是半年后,而今在网上买台版书,从台湾寄到厦门不过三天——这个小细节,便能体现出“三通”带来的改变。 “三通”一晃已十年,对于遍布鹭岛的台湾商品,以及来厦工作、学习、生活的台胞,厦门市民已司空见惯,这是“三通”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最真实的意义,它“润物细无声”,已经内化成生活本身。 |
相关阅读:
- [ 12-14]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在厦门闭幕
- [ 12-08]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昨日揭牌 第五届海沧两岸义工嘉年华同期举行
- [ 12-07]不忘初心传递爱 第五届厦门海沧两岸义工嘉年华举行
- [ 12-06]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服务体系昨日签约
- [ 12-06]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凸显平台作用 致力两岸融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