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扮靓城市 擦亮文明底色 厦门城管部门深入推进“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工作,全力塑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区环境 执法人员进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切实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市容巡查过程中,执法人员积极向市民宣传“门前三包”等相关政策法规。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张伟文 徐文德 陈俊芳)钟宅西二路——湖里区精细打造的一条“门前三包”标准街,这里的沿街店铺,每家店都严格遵守“一店一招”的规范,门面整洁美观,橱窗纤尘不染,步道更是被打扫得一干二净,找不到一丝散落的垃圾。瑞景公园小区——思明区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之一,绿意盎然的小区通道旁,四色垃圾桶一字排开,旁边就是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在这里,垃圾分类早已是人人参与、人人倡导的文明新风尚……近日,记者随市城管办人员深入厦门街头巷尾展开文明创建督导,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随着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和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条条“门前三包”标准街、一个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城管执法局积极谋划,持续创新突破、凝聚各方合力,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的机制,搭建起全民共治共管共享的“大舞台”,使“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工作成了全社会共同发力的“大合唱”,奏响了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的新乐章,为厦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亮点1 深入宣传发动 营造齐抓共管氛围 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店家只要将灶台、桌椅摆到门店外头,或是随便堆放垃圾而没有按规定分类,即便是这样看起来不起眼的问题,也立马会有街长、居民、志愿者来纠正。针对跨店经营和垃圾乱堆放对市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群众带来的不便以及违反的法规政策,劝导者对相关店家耐心劝说,一旦拒不整改,劝导者会马上拍照并协助城管执法人员取证,店家只好老老实实地把东西搬进店里,落实“门前三包”,并把垃圾清扫干净、做好分类。 群众的热情参与,早已成为厦门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必胜秘笈。尤其是在“门前三包”标准街,群众的力量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自觉遵守,还积极参与美化家园的行动,让城区更靓丽整洁、舒适宜人。 这股动力来源于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随着“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厦门大街小巷的面貌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辖区居民享受着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自然更加主动参与监督、维护。城市管理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种人人共管、人人共享的良好治理氛围,离不开前期深入的宣传发动。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城管部门积极通过《厦门日报》、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及时宣传 “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政策的要点和亮点,并同步结合线下宣传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开讲座、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持续提升“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与此同时,市城管执法局还不断创新治理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与街道、社区、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创共建,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共治共管的平台,凝聚强大的管理合力。“作为辖区的一分子,维护家园的整洁有序,原本就是大家该做的事,我们不仅自己要做,还要继续发动更多人参与进来。”湖里区“AI禾缘”志愿者服务队带头人陈淑祯的一番话,说出了全体热心居民、志愿者的心声。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