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一处处红砖、白瓷、燕尾脊的闽南古厝,一幢幢中西合璧、多元碰撞的骑楼建筑,一段段凝聚历史文化遗产的古老往事,在一幅幅定格的光影中生动再现。 12月8日,思明区大井脚14号,厦门老街博物馆,“寻根厦门记忆守护思明文物”第105期活动——“文物·光圈·年轮——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题摄影展在这里拉开序幕。 此次摄影展由思明区文化体育出版局、福建省城市摄影协会共同主办,厦门市城市摄影协会协办,厦门老街博物馆、厦门时代康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来自全省各地的摄影师历时半年多,聚焦思明区1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点),拍摄了两万多幅作品。此次摄影展从中精心筛选出近百幅代表性作品进行展出。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思明区文体出版局副局长郭银芳表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举办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就是希望能抢救性地为这座城市记忆留下尽可能完整的影像资料,为文物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存留弥足珍贵的影像遗产。 创新 近一百幅光影作品尽显文物魅力 铁门背后的走廊纵深场景,生动再现发生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的那段硝烟历史;特写镜头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海卢厝,民居建筑石木雕刻的精美尽收眼底…… 近百幅文物摄影作品,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用定格的光影讲述历史文物建筑背后的故事,激起参观者内心的丝丝涟漪,唤起一幕幕回忆,勾起一缕缕乡愁。 “这是厦门第一次以文物建筑为主题的摄影展。”策展人、福建省城市摄影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沈正卉感触良多,“参与拍摄的摄影师们走街串巷,为了寻找合适的拍摄点,大家恨不得有飞檐走壁之功,经常是上梯趴地、灰头土脸,最后的成果为文物保护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也是我们摄影界参与守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的一份力量。 文物摄影并不简单,不仅要懂摄影,更要懂文物,要了解文物的本身,懂得挖掘文物的细节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好地拍好文物。 “这是氤氲的雾气在镜头前呈现的效果。”“只有在这个角度,才能一眼望见巷尾。”……在《洪本部街旧址》的摄影作品旁,作者、福建省城市摄影协会会长阮晓榕讲述了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看似平常的一幅小巷图,却隐藏着许多摄影技巧和用心。 据悉,此次参与的摄影师来自全省各地。就在当日,沈正卉还现场授课,向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和摄影爱好者分享了手机摄影技巧。 |
相关阅读:
- [ 11-12]电力行业代表200多人汇聚厦门 共话企业管理创新
- [ 11-03]中国妇女十二大厦门代表在京积极履职
- [ 11-03]海洋生态保护研讨会 代表共议守护蓝色家园
- [ 11-02]110余名国外代表聚厦 携手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 [ 10-31]刘结一会见第一届两岸民间圆桌论坛台湾代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