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多项服务 形成关爱助学强大合力 厦门关爱联盟各成员单位牢牢把握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扎实推进关爱助学活动。同时着眼于创新关爱助学服务,推动助学工作实现新发展。 关爱联盟各成员单位在重视资金物质助学的同时,还注重用大爱精神延伸助学,推进民间助学内涵的拓展,推出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贫困学生个体化需求的准确对接。如市检察院积极开展未成年犯罪人员的案后帮教、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以及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等社会综治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共青团湖里区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湖里街道康晖社区举办了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海沧区新阳街道引入专业社会资源,依托社区书院,开展讲座167场,受益青少年达41365人次,并对15件特殊青少年个案作了疏导教育。 关爱联盟各成员单位着眼于创新关爱助学服务,推动助学工作实现新发展,目前已从单纯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向民间社团组织、民营、外资等非公企业,以及海内外和海峡对岸的爱心人士延伸;从关爱的对象看,已从单纯的在校学生向企业青年员工、社会青少年延伸;从受助的地域看,已从厦门本地区向漳州、泉州延伸,向对口帮扶的西部贫困地区延伸,向在厦门求学的来自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侨华人学生延伸,使关爱范围和外延逐年扩大。共青团思明区委在环岛路举办“两岸青年为爱‘益’起跑”活动,为甘肃临夏的贫困孩子募捐校服书包,共募得善款25.9万元。厦门市安溪商会组织15名大学生到安溪龙涓中学支教,同时邀请龙涓中学41名学生到厦门开展研学活动,为两地的青少年搭建了交流平台。 关爱助学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关爱联盟各成员单位既重视做好扶困助学,更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从小听党话、跟党走。近年来,先后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设立了陈嘉庚纪念馆、漳州林语堂纪念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25个教育基地和24支快车团队,并以此为依托,深入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嘉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教育;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要内容的身心健康教育。 加强制度建设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制度建设是关爱助学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关爱联盟各成员单位着眼于制度和机制创新,确保关爱助学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爱助学工作,把资助困难学生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金6851.42万元,受助学生7.09万人次。今年7月厦门市政府出资设立“厦门市台湾中小学生奖学金”,同时还提高了对546所非公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补助,提供约5.9万个普惠性学位,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了《厦门市推进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解决了部分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建立调研和审核制度。市关工委和关爱联盟各成员单位围绕新时代关爱助学活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写出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关爱助学工作提供参考。关爱联盟各相关单位坚持每年下社区、进学校,对符合助学条件的学生进行摸底,建立助学档案和关爱服务信息库,将需要关爱对象的名单逐一登记建档,努力做到关爱精准化、精细化。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今年已成功导入厦门市户籍0-30岁年龄段的低保、特困人口信息2800多条,残疾人口信息5500多条。市总工会在助学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在档困难职工子女的申请条件,层层审核,严格把关,精准扶助。翔安马巷青创会成立“翔英计划”精准助学志愿服务队,通过实地查访,对辖区内17所中小学的92名贫困生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 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市残联修订完善了《厦门市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全日制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残疾学生到困难残疾人健全子女的全方位助学管理体系。市关工委进一步完善了《厦门关爱工程联盟关爱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和健全基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每年年底向各基金单位公布基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
相关阅读:
- [ 11-29]厦门市女企协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用爱心点亮梦想
- [ 10-28]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捐助160万元勤“公”助学
- [ 10-23]集美区“暖心逐梦·助学和政”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服务活动启动
- [ 10-12]集大校友捐资千万 设立奖教助学基金
- [ 10-12]集美大学校友捐资千万 设立奖教助学基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