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村的百香果种植地沿麻江畔分布,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赖泳源 摄 “廖家村通过统一包装品牌、加强市场运作,实现小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产业对接。”肖质彬表示,村集体将基础设施项目、一事一议资金、符合政策要求的各类奖补资金及土地流转政策向产业集中,产业发展到哪,服务跟进到哪,实现要素保障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通过不断发展,廖家村逐渐形成了“支部+公司+农户+基地”及“合作社+农户+基地”运营模式,拥有注册村办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7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星级农家乐1家、村集体产业4个,建成连片蔬菜水果产业带3公里,共发展美国黑提500亩、百香果300亩以及芦笋、酥脆枣、葡萄柚等果蔬350亩。产品畅销周边地区,甚至广东广西的客商也前来采购。 “我们家五口人,就靠三亩水田的几千元过日子。”54岁的村民蒋云权说,之前的生活过得紧巴巴。在村里的帮助下,短短一年时间,他就通过种植葡萄实现了脱贫。 现在,他一鼓作气种植和养殖了45亩百香果、50多亩小龙虾与荷花鱼,仅今年就有十多万的收入。他指着池塘旁边的三层新盖小楼,乐呵地说他今年能在新房里过年了。 村里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蒋云权的小儿子蒋兆建放弃了在永州市区的工作,跑回家开网店,帮助家里和村里销售农产品。父子二人齐上阵,打通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日子越过越红火。 蒋云权一家人生活的变化,只是廖家村脱贫增收的一个缩影。仅2017年,全村农产品销售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环境不断改善,产业不断发展,来村里旅游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每逢周末,村支部前面都停满自驾游的车辆,游客在村里采摘水果,还在村里享用农家饭菜。”廖家村支部书记唐林说,三年时间里,村里打造了以百香果、黑提、芦笋、酥脆枣等为主的3公里果蔬产业带,发展形成廖家村蔬菜水果旅游特色小镇,每年吸引到村体验、品尝、采摘、观光、旅游游客超5万人次。 产业发展起来了,观光旅游也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他们纷纷感叹,生活越过越滋润。 |
相关阅读:
- [ 11-28]厦门推进乡村振兴千亿投资 5年撬动41个千万级农业项目
- [ 11-16]集美区总工会召开农业劳模互动会助力乡村振兴
- [ 11-15]庄稼汉调研农业口 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 [ 11-08]同安出台政策扶持退养户转产转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 10-18]强农惠农购置农机可享补贴 厦门市农业局解读补贴申领政策
- [ 10-15]休闲农业带火乡村游 厦门休闲农业步入黄金增长期
- [ 10-10]厦门政府部门鼓励大学生农业创业 最多可奖30万元
- [ 10-04]农业发展催热乡村游 厦休闲农庄等受市民游客青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