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上十一点左右,送王船活动在观音山海滩进行。 非遗传承人钟庆丰(右)在向农行见证人(左)讲解王船构造。 见证人(讲述人): 厦门农行海沧支行职员 郑如京 记录人: 厦门日报讯(记者 兰京 图/记者 林铭鸿)11月25日,农历十月十八,23时18分许,在“发啦”闽南话的呼唤声中,一艘长8.3米、宽1.9米、高2.4米(桅杆4.8米)的王船,在观音山沙滩边被点燃。 熊熊的火焰在雨夜里发出巨大火光,与岸边的现代建筑,形成一道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景。这也将塔埔社区四年一度的送王船文化节推向了高潮。 “哇!”站在身旁的孙女士与我异口同声地惊叹道。她说,这也是第一次看到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闽台送王船,“来厦20年,终于见了一回,真是太震撼了!” 神秘的象征 各个仪式时辰都很讲究 不过,为了感受厦门的海洋文化,孙女士和同伴久经等待。“两周前,我们就从朋友口中得知送王船活动,可是,具体几点开始,谁也不知道。” 为何如此神秘?这还得从神秘送王船仪式说起。塔埔社区老年协会理事黄爱星介绍,送王船仪式包括卜选、造船、竖灯篙、请王、祈王、王醮、巡境、普度、送王。其中,各个仪式时辰都有讲究,特别是造船、竖灯篙、送王的时间,只有等到卜卦后才知道。 各地习惯不同。“农历五月初五,温元帅圣诞,我们就会卜选(在神前掷笅)送王船仪式时辰以及临时的理事会(负责组织活动)。”黄爱星说,理事会有6人,其中1个主会为掷筊最多者,是总负责。 今年卜选十月初四竖灯篙。灯篙是用竹子架起二十多米高的灯杆,顶端用铁丝扎成葫芦状,贴上大大的“福”字,用彩灯包围。这被看作王船醮典开始的标志,直到“送王船”仪式结束后的第12天才会取下。灯杆上贴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添丁进财”等字样。民俗活动总是与农业收成美好愿望紧紧相关,这与厦门农行倡导坚持的“服务三农”价值不谋而合,也是农行一直关注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要义。 “一旦灯篙竖起,各家各户就会点亮自家的红灯,直到王船送走后才熄灭。”黄爱星介绍,6个负责人需每天准备贡品祭拜,每晚采莲队要前来旗祭。采莲队是一群特别的舞者,穿着鲜艳的服装,有的需男扮女装,赤脚跳着滑稽的舞步,挥旗翻旗……寓意扫除污秽、避祸纳福。 |
相关阅读:
- [ 11-28]《海洋赤子——周起元》获中国纪录片长片大奖
- [ 11-27]守护海洋,拾荒慢跑志愿服务活动
- [ 11-27]“播种红树,守护海洋”志愿服务活动
- [ 11-27]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培养创新人才
- [ 11-24]海沧投拍纪录片《海洋赤子——周起元》再获国家级荣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