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蝶变:共创共享 文明蔚起 “东孚民众不是没有文化,只是不适应变化。”立足这一判断,东孚街道办创新思路,以创建平台阵地、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广泛激起民间文化活力,让共建共享的理念全面渗透到文化建设和传承之中。 在硬件设施方面,东孚大力投入,在街道办办公楼中开辟6300平方米的东孚街道文化中心,不仅设立东孚影像馆、消防教育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等主题教育阵地,还设有33间功能室和大中型活动场所;此外,积极推动社区书院建设,全街道13个村居有8个已建成社区书院和“四点钟学校”,3个在建,形成立体化的设施体系,为民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充足空间。东孚的文化设施甚至吸引了区一级文化单位的入驻,2017年底,位于街道文化中心的海沧区全民国防教育馆正式开馆,成为全区全民国防教育的中心阵地。 在征迁任务最集中的凤山社区,东孚街道通过上级资金支持和自有资金筹措,共投入近500万元,将原凤山小学改造提升为凤山书院,建成集家风廊、村民操场、文体活动小公园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综合体,受到凤山居民和外来人员的热烈欢迎。 而在文化活动方面,东孚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以陈原来的协会为平台组建了腰鼓队、高跷队、大鼓凉伞队等12支文艺队伍,会员达200多名,在各村居轮流频密举办主题展演活动。今年春节,东孚街道举办的迎新春大型民俗文化踩街表演,就组织了17个民俗文化方阵进行巡游,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重要的是,东孚几乎所有的文艺展演活动,几乎都是由民众自发组织、志愿排演。“在展演现场,演员和观众往往都是邻居亲友。”东孚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形式复苏了文化的民间性、自发性,让文化拥有了丰厚的土壤和高度的黏性。 在以亲情、乡情为纽带的文化肌理作用下,赌博、酗酒等情况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美如天籁的歌声,是律动曼妙的舞姿,是笔走龙蛇的书法,东孚街道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海沧农村地区在城市化转型和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文明典范。 |
相关阅读:
- [ 11-27]厦门海沧区:首起“保护伞”案件公开庭审
- [ 11-27]落实减负政策助力民企发展 海沧税务为企业减负5亿元
- [ 11-2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昨开跑 1.5万名选手参赛
- [ 11-26]厦门海沧国际半马开跑 埃塞俄比亚选手摘得男女冠军
- [ 11-26]厦门海沧:抓纪检干部监督严防“灯下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