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薇 通讯员 罗荔丹 戴美玲)11月24日至25日,第十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厦门筼筜书院举行。活动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琅琅童声中拉开了序幕,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厦交流。
开幕式上,筼筜书院师生用《诗经·小雅·鹿鸣》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并在饶宗颐先生《正月三日选堂琴会》“扫壁筼筜响,展席蛟龙舞”的朗诵中,致敬饶公在任筼筜书院名誉院长期间对书院的支持和鼓励。
开幕表演融合了古琴、箜篌、竹笛、打鼓、茶艺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使与会专家学者身处“遗情外尘嚣,忘机孰宾主”的其乐融融之中,彰显了“乐极和,礼极顺,礼乐明备,内和而外顺”的礼乐文化。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发起人、厦门筼筜书院创院理事长、院长王维生主持了开幕式,论坛主办单位代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特聘教授朱人求和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主任陈鼓应分别致辞,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潘世建也致辞预祝论坛举办成功。
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在厦门市台办、市文广新局、市市政园林局和市政集团等单位的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从2009年开始,每年深秋时节,海峡两岸学者都会相聚厦门筼筜书院,参加由筼筜书院、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等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这是两岸学者的年度盛会。
本届国学论坛以“新时代国学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受到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凤凰网国学频道的现场直播更吸引了23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经世致用】
挖掘国学的现实意义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国学的传承与创新”,这和十年前首届海峡高端研讨会暨筼筜书院开院典礼“如何推动国学经典的经世致用”的主题一脉相承。挖掘国学的现实意义,让昔日贤者学说焕发生机是“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贯穿十年的宗旨。
主题大会上,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先生从朱熹的“理一分殊”哲学观点切入,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意义。他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理一”,又要“求同”,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实践。
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咸临书院院长刘君祖以“慎独”为“起点”,串联了《大学》《中庸》《易经》《论语》等经典的重要观念,认为文化传承和创新要立足民族文化特质,开发核心创造力;进而中行,与世界各国文明互相学习;并在摸索中改过迁善,与时俱进。
台湾大学经济学系名誉教授孙震作了题为《儒家思想在21世纪》的报告,引起了热烈反响。他表示,儒家思想在现代成长社会可以产生的重大贡献有“人生知所节制”“义须在利之前”“责任与权利平衡”等多方面。孙震告诉记者,这是他首次参会,刚到会场就被“旧学商量,新知培养”八个大字所吸引,参加此次会议,不仅让他深受启发,还让他学会重新思考如何将新知和旧学结合起来。“国学论坛代表着两岸国学界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是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最有效率的高端平台。”孙震称赞道。
【古为今用】
变传统文化为生产力
24日晚,筼筜书院举办了两岸知名专家共同参与的会讲。会讲由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主持,台湾大学原校长孙震,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朱高正,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就此次论坛主题“新时代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并展开了深刻的对话。
朱高正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学传承是要把以前有偏见但好的东西“补起来”,但也不能全盘复古,国学与人日常相关,与解决人类终极关怀相关,因为国学是鲜活于当下的,其处理人与人、不偏不倚的“中”思想、讲究孝悌的家观念,对当今世界有着现实意义。
李宗桂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国学,国学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对待文化自信应有“风轻云淡,不急不躁”的态度,相信自己、国家和民族有底气古为今用。李宗桂强调,在新时代下,国学创新需要“二创三化”,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要有“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孙震通过分享多年前台湾经济高速发展期一批怀有传统大公无私精神的经济学家、工程师们的故事,体现了儒家思想“人生知所节制”“义须在利之前”“责任与权利平衡”等观念指导个人实践时,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陈鼓应则回忆起自己年少时“摇头晃脑”背四书五经的经历、父亲诚信为人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爱、整个村子尊尊亲亲的风气,通过回忆,表达了传统的风俗民情对自己的影响。他还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多次面临挫折,因为《老子》的柔韧、《庄子》的达观让自己站起来,学会不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学会正负、彼此两面看问题,表明了经典对个人生活的实际意义。
许多厦门市民和高校学子也来到现场“听课”。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梁懿鸾特意从漳州赶来听讲座,他对记者说,专家们的演讲让他受益匪浅,作为一名“95后”的大学生,他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今后会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主持论坛。
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发挥书院作用 促进两岸交流
十年耕耘,收获满满。筼筜书院的运营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十岁的筼筜书院,被学界赞誉为是当今两岸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当代书院,被业界誉为中国当代书院的典范。谈及论坛开办十年间最深的感受,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说,是“感谢”二字。
11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致敬国学颁奖典礼”上荣获“公共建设力奖”,更是让筼筜书院名传全球,这是对筼筜书院的最大褒奖。
对于此次荣获“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说:“沉甸甸的奖杯是书院的荣耀,也代表了厦门当代书院的成绩。我们今后定当更加努力,更好地发挥作为当代书院的使命,因应时代,续命河汾!尤其是进一步发挥筼筜书院在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为两岸文化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发挥应有的作用。”
两岸名家会讲。
筼筜书院获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暨第十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成功举办
贺
碧海清波鹭飞翔,
彬彬君子颂华章。
溉今汲古多硕果,
培育新知路正长。
(作者系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马照南)
海峡两岸论坛开,
国学创新有君在。
筼筜湖畔文风盛,
返本开新创未来。
(作者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教授、系主任杨济襄)
呦呦鹿鸣
第十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贺诗
呦呦鹿唤在筼筜,
婉转箜篌忆选堂。
十月初冬来雪后,
群贤毕至畅言煌。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国学馆道家分馆文字总纂”、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詹石窗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