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之子谈父亲的家教家风—— “他关心我们的, 不是生存,而是存在” 研究家庭文化传承,南怀瑾之子南国熙认为这群年轻人干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昨天,他特意和在场年轻人共同分享父亲的家教家风。 但凡讲到父亲,南国熙都称“老师”,他说,家里兄弟姐妹,里里外外一辈子,都称呼父亲为“南老师”。昨天,现场许多年轻人不解,问他,为啥不直接叫“爸爸”?南国熙笑道,小时候我也曾好奇过,后来从大哥、二哥那得到答案,他们说,老师对学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对子女也同样“一日为父,终身为师”。 “老师17岁前,都生活在自己家乡,受到我爷爷的严格管教。”南国熙说,为何要提到爷爷?因为好的家风,都是代代相传的,没有爷爷,就没有南老师。 “有段时间,我做生意被人骗光了钱很委屈,见人就抱怨,老师跟我说,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也不要忘形,人生不得意十有八九。南国熙回忆起几件小事,他说,老师的家教实际上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慢慢累积,言传身教的。比如坐的姿态,我们从小的习惯是面对长辈坐的时候不准靠背,更不能跷二郎腿,如果抖腿,老师马上就会纠正。 南怀瑾先生对子孙的教诲,也不是都一模一样。“一切因人而异,老师给一位孙子写下一幅字,‘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给另外一位侄子写的是‘老老实实谋生,规规矩矩做人’。”南国熙说,虽然因人而异,但是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却是老师对每个子孙、学生的教诲,他关心我们的,不是生存,而是存在。 大师对读书和做学问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子孙。南国熙说,“老师天天要读书,一天没有进步,他就觉得很可耻。他的桌上有书,墙壁上有书,地上也堆满了书,他的生活中必定是有书的。但国学大师却从不限定孩子们要读什么书。“老师自己几乎所有的书都看,五花八门,武侠小说也看了很多。” 在南国熙的观察中,父亲这一生都极少去餐厅、咖啡厅,“老师的晚饭多是和学生在一起的,吃完饭就上课。老师的脾气不小,很严厉,这是天生的,不管对子女还是学生。但老师有问必答,他的很多学生都是已经毕业的社会人士,生活中产生疑问了就去问他,他的回答总能答到人的内心。” 南怀瑾先生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光,写了四个字“天下为公”,“我把这视为他留下的遗书,老师说,这几个字是三岁儿童都看得懂、八十老翁都难做到。”南国熙说,老师生前稿酬丰厚,但经常用来接待四方来客,照顾身边工作人员,“老师自己非常朴素,几套素色长袍换着穿。”南国熙说,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子女从没想过要老师的财产,“他逝世后一个月,我们六个子女就登报声明,把老师的东西‘公’天下,所有版税所得也都捐出来,回馈国家社会。” |
相关阅读:
- [ 08-06]首届“全国中学生国学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 [ 07-22]湖里区举办侨台同胞子女夏令营 台胞子女体验国学
- [ 06-15]集美小学生从小学习国学 两岁多会背《千字文》
- [ 06-05]两岸国学专家“海沧行”开幕
- [ 06-04]两岸国学专家走进海沧社区书院 助力打造国际一流人文环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