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路然)“大家今天非常幸运,你们聆听到的是一批从厦门‘新出土’的中国钢琴曲手稿。”前晚,李树化钢琴作品讲学音乐会在厦门大学举行,音乐会开场,主讲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梁茂春就激动地做了这样的开场白,这是李树化的音乐作品在厦门的首演。 在音乐中回到八十年前 与李树化相遇 音乐会共演绎了李树化的17首曲目,都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其中16首钢琴曲,1首协奏曲。而包括《钱塘江幻想曲》《紧张之夜》《劳动舞曲》在内的12首钢琴曲的曲谱是去年才从法国远渡重洋回国,此前仅在天津和杭州公开演奏过。音乐会上,每首曲目都由梁茂春讲解,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现场弹奏。观众们一会儿犹如置身明媚欢快的钱塘江畔,感受缓缓而淌的江水的美丽温柔,一会儿像是回到日军侵占杭州时混乱慌张的情景。“在音乐里,我们仿佛回到了80年前,与李树化相遇。”梁茂春说。 李丹妮与袁迪宝的重逢 帮助这些作品“复活” 这场音乐会的背后是一次音乐作品的“复活”。李树化去世后,李丹妮将他的音乐作品手稿全部捐献给里昂图书馆。这些作品中的绝大多数此前从未发表过,本来也将继续沉睡在图书馆浩瀚的书海中。谁承想,李丹妮与袁迪宝的重逢改变了它们的命运。 2015年,一位研究林风眠与李树化的学者徐宗帅造访里昂图书馆,希望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但查阅也需要捐赠者李丹妮的签字。幸运的是,那时李丹妮与袁迪宝已经重逢,徐宗帅通过李丹妮的家人(袁迪宝的儿媳妇)欧阳鹭英终于联系上李丹妮,她欣然在委托书上签字,授权徐宗帅进行查阅复印。在徐宗帅和欧阳鹭英的努力下,近千页的复印资料于2017年5月及年底分两批回国,来到厦门。这也使得李树化的音乐作品“重现天日”。 “所以说这是从厦门‘新出土’的作品,李树化与厦门的缘分实在是妙不可言。”梁茂春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树化写了许多室内乐、协奏曲,尤其是钢琴曲,他或许是早期写钢琴曲最多的中国作曲家。而且,李树化在作曲中借鉴了西方音乐,又融入了民族风格,可以说这批史料的回国改写了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史。 李树化是谁? 他是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和作曲家,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拓荒者。他1901年生于泰国北柳,祖籍广东梅州,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1年进入里昂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927年,他应林风眠的邀请回国任教,曾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教授、(杭州)国立艺术院教授兼音乐研究会主任、浙江大学校本部音乐及法文专任副教授等。1991年在里昂逝世。而对厦门人来说,李树化更为熟知的身份是中法跨国恋女主角李丹妮的父亲,正是他带着法国妻子与女儿李丹妮回国,冥冥之中成就了李丹妮与袁迪宝的相识与爱恋。 |
相关阅读:
- [ 11-01]鼓浪屿钢琴节暨鼓浪屿钢琴比赛昨日落幕
- [ 11-01]郎朗携手千名钢琴使者 将在厦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 [ 10-27]鼓浪屿钢琴节昨在厦开幕 精彩活动将持续到31日
- [ 10-27]厦门鼓浪屿钢琴节昨开幕 24位钢琴好手切磋琴艺
- [ 10-23]厦门鼓浪屿钢琴节10月26日开幕 将持续到下周三
- [ 08-10]“钢琴楼梯”应奏出文明乐章
- [ 08-09]“钢琴楼梯”应奏出文明乐章
- [ 04-12]厦门学乐器的少儿中学钢琴的最多 不少学生会请陪练老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