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受资助准大学生 七成是外地户籍 近20年来,市教育基金会更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扶助贫困大学生成为重点,而且资助对象不看户口。 最近一两年,市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准大学贫困生,非本市户籍至少占七成。外来娃急剧增多的一个原因是,有的基金会只愿意资助本市户籍,市教育基金会把贫困外来娃的资助都揽来了。 市教育基金会认为,不能以户口来区分资助对象: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而且进城务工人员中困难家庭比重更大。 成立大病教师资助金 已资助159名教师 2015年,市教育基金会成立大病教师资助金,以往的资助一年只发两次,有一次他们准备出发去慰问时,发现名单的14个人已有10人告别人世。 从今年开始,只要老师有需要,基金会马上研究给钱,为的是和疾病赛跑。 自2015年来,基金会已经筹集大病教师资助金1500万元,共资助10批159名大病教师,资助金额达244.6万元。 【特写】 天使“投资”人: 我不要回报, 你们替我读书就好了 钟陈淑琴看望受助学生。 去年,在市教育基金会领取了3000元“王淑景王文斗奖学金”后,厦大学生小琪在公交站等车。这时,她突然发现身旁候车的一位老人很眼熟,悄悄问同学:那位不就是刚才为大家颁奖的王奶奶吗? 这位在公交车站候车的捐款人,就是“王淑景王文斗奖学金”的捐款人代表王丽云。这让获奖的年轻人大吃一惊:他们原以为捐赠资金的人非富即贵,肯定有豪车接送,难以想象一掷千金资助学生的人过着如此普通的生活。 “王淑景王文斗奖学金”是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收到的第一笔捐款。1988年,由香港尧阳茶行的王灿云女士捐赠200万港元设立。30年前的200万港元,价值非同一般。基金会的老师后来到香港才发现:在香港,尧阳茶行是一个门面不大的企业,王灿云也不是“大有钱人”。 “洪恭仕洪文发教育基金”也是市教育基金会中一个年满30岁的基金,捐赠人是新加坡华侨洪恭仕、洪文发叔侄,每年在厦门捐助1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30年来,即使在他们自身企业经营困难时,也从未间断过。 去年3月,基金会的老师像往年那样把获奖名单发给洪文发,再发短信通知他。洪文发很快回短信:没有问题,可以往下安排。 不过,这以后就再没有洪文发的消息,直到7月才得知:洪文发5月病故了。原来,3月底洪文发已病重,那条短信是在做最后安排:“洪恭仕洪文发教育基金”可以一届一届安排下去。 “天使投资人”是用来形容给创业团队资金的投资人,厦门市教育基金会30年来也有数以百计天使“投资”人,只不过他们追求的是另一种“投资”的回报。 “陈剑渊王耐助学金”的捐款人钟陈淑琴是马巷人,和丈夫赤手空拳到新加坡打拼,2001年来厦设立助学金。每年,钟陈淑琴参加陈氏助学金颁发会,都要告诉学生:我没有读多少书,我只希望你们替我读书。我也不要你们对我回报什么,只要你们大学毕业后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一份给我做纪念,就好了。 市教育基金会的捐助人中还有“工薪族”。5年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原校长高维真在自己80岁生日完成一件事——用退休金每年捐2万元,资助考入大学的贫困高中毕业生,一定就是10年;市公安局退休干部王大雪家里并不富裕,却一直用退休金资助学生,辞世前留下遗言要女儿将善事继续做下去。 【数字】 启动资金:10万元 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最初是吃“百家饭”长大的——1988年,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成立时,厦门市政府拨款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倡导全市机关干部开展“一人一月一元”的捐资活动。蔡望怀当时担任厦门市副市长,他不久前回忆说,不要小看那时的一元钱——当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约100元。这一活动共开展三年,为市教育基金会募捐411.2万元。 现有家底:2.57亿元 目前,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的资产总计25700.23万元,净资产25571.91万元。 资助人数:超6万人次 30年,获得该基金会奖助的师生超过6万人次。那么,市教育基金会到底花了多少钱?有个数字可以作为参考,2017年奖助师生1714万元。最近几年,每年奖助金额都是1000多万元,因此有人估计30年累计应有数亿元——当然最开始的一些年份,奖助金额没有那么多。 级别评估:两获5A级 日前,福建省公布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结果,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继续获得最高等级的5A级,而且在全省各类基金会中得分最高。这也是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第二次获得5A级。这一“五星级”评估,五年评一次。 |
相关阅读:
- [ 10-16]培养南音高端人才 厦门获国家基金扶持
- [ 10-12]集大校友捐资千万 设立奖教助学基金
- [ 10-12]集美大学校友捐资千万 设立奖教助学基金
- [ 09-25]首只清华海峡研究院产业配套子基金签约
- [ 09-19]24小时公益跑:百余名跑者为“天路”环保募集爱心基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