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建成投用的西部(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提升了我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能力。(本报记者 吴海奎 摄) ▲工作人员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控室紧盯设备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吴海奎 摄) 软硬结合 不断提升 环卫管理水平 垃圾处理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今年8月15日,省市重点工程——西部(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以下简称“西部二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行。 西部二期工程按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高标准建设,设计日处理垃圾1250吨,主要处理海沧、集美、思明、湖里等四区的生活垃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场地狭小、周边障碍物多、设备安装难度大等不利条件。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工程从开工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建设速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西部二期工程预计年处理生活垃圾50万吨,每年可提供绿色能源约1.5亿度电,每年可减少垃圾填埋库容约53万立方米。 西部二期工程建成后,我市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2850吨,垃圾焚烧处理占比提升到了65%。预计到2019年底,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的东部(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将建成投用,届时,我市将实现原生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状态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环卫部门还大力推进智慧环卫建设,让管理更智能。今年8月,厦门智慧环卫二期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包括基地综合监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综合管理、市容环卫作业智慧考评、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前端业务市区两级监管等模块,共接入上百个点位监控视频,将为日常市容环卫考评、垃圾分类、垃圾收费、环卫基地监管等多项市容环卫日常管理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促进我市环卫业务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 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软件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近一年来,我市为《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配套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厦门市大件垃圾管理办法》《厦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使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走上依法推动轨道,也为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