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水“胆小鬼”进游泳队 13日上午,朱嘉铭取得200米蝶泳预赛第一名。但决赛时集结了张雨霏、张雨涵、俞李妍等名将,一开始,朱嘉铭并不起眼。前半程,朱嘉铭明显落后,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划水节奏和频率;后半程,朱嘉铭开始发力,并最终反超对手,率先触壁夺得金牌,比第二名快了1.59秒。 “成绩是预料之中,但名次是预料之外。”朱嘉铭这样评价自己的表现。此外,她还获得了100米蝶泳第三名。据省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相关人员介绍,朱嘉铭的主项是200米蝶泳和100米蝶泳,她是这两个项目福建省纪录的保持者。 2001年在厦门出生的朱嘉铭,近日刚过了17岁生日。据朱嘉铭母亲介绍,朱嘉铭儿时很怕水,“洗头都会哇哇叫”。为让她克服恐惧,从进入公园小学读一年级开始,父母便把7岁的朱嘉铭送入学校游泳队。 据朱嘉铭的启蒙教练张建辉回忆,“当时朱嘉铭不敢下水憋气,我本想劝退她,没想到她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朱嘉铭首次参加大型比赛时,由于在校队成绩落后没拿到名额。不过,她并不气馁,争取到了其他学校的名额,并进入了前八名。随着成绩提升,2009年朱嘉铭进入厦门市队,并逐渐在各项省市大赛中崭露头角。 朱嘉铭(右)每日要在水中待4个小时以上 长时间训练双手长满水泡 2012年,朱嘉铭获得了前往曾经的广州军区部队游泳队(以下简称“广部”)训练的名额。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了朱嘉铭面前:放弃读书,走职业运动员道路?还是继续上学,放弃游泳? “作为父母,我们当时希望她像普通孩子一样,升学、毕业,然后工作……”据朱妈妈回忆,当时他们并不同意朱嘉铭去广部。朱嘉铭却有了自己的选择,她说:“那时我参加了一次大型比赛,名次不错,给了我信心。于是我跟父母提出想继续游泳,他们最终同意了我的选择。” 成为游泳运动员的路并不好走,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朱嘉铭只能咬牙坚持。在广部的3年是她最难忘的训练时光。“每年只能和父母见两三次。由于长时间泡水,双手长了30多个水泡。”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母女二人几度哽咽。 不管多么辛苦,朱嘉铭都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朱妈妈回忆,广部不允许队员带手机,朱嘉铭每周只能和家里通一次电话,每次10分钟,“接通电话,我们以为她会哭,会让我们带她回厦门。没想到她硬是把眼泪憋住,过完了那3年。” 目前,朱嘉铭在福建省队训练,每天在水里待4个小时以上,游10000米至14000米。陆上训练时,她的衣服常被汗水浸透,用手一拧,汗就流了下来。但朱嘉铭却说“不觉得有多辛苦”,因为“游泳是我的最爱,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和愿望就是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 |
相关阅读:
- [ 10-22]厦门翔安区运动会赛程已过半 八大赛事冠军产生
- [ 10-16]厦门“00后”小将傅梵涛 夺青奥会男子蹦床冠军
- [ 10-16]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蝉联北美周末票房冠军
- [ 10-15]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揭晓
- [ 10-08]2018《中国好声音》李健战队旦增尼玛夺总冠军
- [ 10-04]厦门轮滑小将赴龙岩参赛 勇夺五个项目冠军
- [ 10-02]厦门乒球选手在澳门获得 两个冠军和5个第3名
- [ 09-28]厦门全民健身运动会将在今晚闭幕 九大项目冠军全部揭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