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厦门最老海港之一刘五店古港口 曾号称“小香港” 在刘五店,古港口、古商业街、古码头、龙腾宫等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是厦门仅有的原生态海洋商贸遗存、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和“海丝”古迹,也是厦门正在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遗存类型之一。这次的水下考古调查、勘探,正是厦门文物和规划部门配合厦门第二东通道建设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的具体举措。 据史料记载,刘五店作为渔港,兴起于唐、五代,是厦门历史最悠久的海港之一,北宋时已对渡厦门岛五通。宋代以后,从渔港发展成为商港,同安冶炼的生铁和烧制的“珠光青瓷”即由该港转口外销。明代时形成规模,这里曾有数百人的渔兵团对抗海盗。清康熙时闽海关在此设口岸征收关税。清末至民国达到鼎盛,商船南来北往,形成集市,有不少舶来品,号称“小香港”,并利用天然坡岸和石砌驳岸作为船只靠泊装卸。 岁月沧桑,随着上世纪中叶鹰厦铁路开通和港口逐渐淤积,曾经的繁华之所早已褪去原有热闹的景象,避风坞搁浅着许多船只,只有零星捕捞作业的小渔船,日复一日仍在这里驶进驶出。穿行在这条300多米长、依古港口而建、基本保留旧时商业街布局的古街,犹如翻开刘五店的回忆录,衰败和繁华记载在斑驳的砖墙上,历史并未湮灭。 古街环绕开阔的船坞而建,两边立着砖石木混合结构的小骑楼。这些密集的小店铺,大部分是二层小楼,这些清末至近现代砖石木结构的建筑,仍然保留着旧时闽南沿海乡村的商业气息。有意思的是,这些房子大多是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面向街道开有店窗和窗台,靠避风坞一侧商铺的后门还有小码头和石梯,可直接停靠商船装卸货物。可是,随着近年来大多数村民搬到新居,这里的许多房屋日渐破败、杂草丛生。 在古街北端,还保留着“东风人民公社第一潮水发电站”旧址、潮水闸门和进水涵洞等,据说当时村民利用潮水动力和水轮机用于脱谷、碾米加工。这反映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业生产加工特色,也是沿海地区节省用电的一项发明。据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说,原本古街地面铺的是鹅卵石,但现在大部分被铺成了水泥路面,街道中还有旧时防盗隘门的遗迹。 |
相关阅读:
- [ 07-26]厦门网:探秘史前生物 藏族少年来闽参加夏令营开启考古旅程
- [ 05-04]厦门大学平潭考古实习基地挂牌成立
- [ 06-13]刘五店中学携手厦大环境学院 开展海洋科普活动
- [ 05-25]刘五店海翔码头试运行 为厦门离台湾最近港区
- [ 09-29]厦门:翔安刘五店互通立交 东西主车道国庆后通车
- [ 11-02]厦门市重点项目刘五店航道一期工程交工验收
- [ 06-17]澎湖在厦设立旅游代表处 厦金直航开通刘五店航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