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同安:全面发力禁毒工作,守护阳光银城

2018-09-25 14:48:36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娃娃抓起,全面普及禁毒教育

21日,同安区禁毒教育基地迎来了同安第一中学的100余名师生。禁毒法律、禁毒历史展板,精心录制的禁毒宣传视频,惟妙惟肖的模拟物……在基地讲解员的解说下,学生们参观学习了禁毒相关知识,对毒品的危害和如何识毒、防毒、拒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参观,我深刻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远离毒品!”同安一中初三二班的吕凯杰同学在参观后表示。

“拒绝毒品,要立足行动,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体验式教育,让他们真正增强禁毒、拒毒的意识。”此次带队的同安一中保卫科王老师介绍,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是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系列活动之一。

位于同安区青少年宫的同安禁毒教育基地是厦门全市唯一的省级禁毒教育基地。自2006年成立以来,基地每周都安排禁毒教育专场,同安区各单位及学校轮流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对于普及禁毒相关知识,增强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禁毒教育,要从娃娃做起。同安区充分重视青少年禁毒教育宣传工作,除了同安禁毒教育基地这个平台,东山中学、新民中学、洪塘中学等3所学校还获得市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称号。今年8月底,同安区还授牌同安区职业技术学校、美林中学、梧侣中学、西洪塘小学等4所学校为区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目前,同安区还在全区学校中推进创建“林则徐禁毒宣教室”,扩大禁毒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普及。

“每学年我们派出所的民警们都会走进课堂,给学生上禁毒方面的‘开学第一课’。”陈天偿介绍,各学校班级还会依托主题班会、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普及禁毒教育。

21日下午,一场特殊的班会就在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进行。利用班会课,学校组织了全体师生开展以“把法带回家 平安你我他”为主题的禁毒教育活动。

活动中,各班班主任联系生活实际和禁毒影视作品等生动地讲述了毒品对青少年、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警醒全体师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老师还向每位同学发放了区禁毒办制作的禁毒宣传单,开展小手拉大手的禁毒宣传活动,让同学们把宣传单带回家,号召家长扫描宣传单上的二维码,关注“中国禁毒”“福建禁毒”等公众号,进一步了解禁毒的知识。

而为了让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更加“精准发力”,上个月底,同安区禁毒办还联合区教育局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以提高区毒品预防教育师资的理论基础和授课水平,为实现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奠定基础。

延伸帮扶,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每天准时到工厂上班,下班后回家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现在同安区西柯镇林某让邻居们感叹和从前“判若两人”。要知道,林某曾经是一名有着20年吸毒史的“吸毒仔”,因为吸毒“家徒四壁”,妻子和女儿离家出走,几年前他还因涉及一桩敲诈案件被民警抓捕归案。

彼时,负责案件的同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康杰林在了解到林某的情况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对其进行劝导的同时,还关怀林某的老母亲,自掏腰包给她留下生活费。最终林某被触动,决心踏上戒毒路。

“对于吸毒人员,我们既要‘打’,又要关怀,要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拉一把’。”陈天偿说。在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形成震慑效果,督促吸毒人员戒毒的同时,同安区也注重对吸毒人员进行管控和关怀,帮助戒毒人员逐步回归社会。

如今,同安区各镇街都设有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面向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管理、宣教、心理疏导乃至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建档、定期对戒毒人员尿检等形式实现动态管控,此外,还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其生活情况,给予慰问关怀,截至目前,同安区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100%。

“目前同安正在对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进行提升改造,使工作站的功能更齐全。”陈天偿说,今后同安将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心理辅导师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更快融入社会生活。

据悉,去年,通过将禁毒工作列入平安建设、文明建设的考评项目等机制,同安区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社区戒毒执行率、社区康复执行率、社会面吸毒人员分级分类管控率、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面等均达到100%。为了进一步增强禁毒工作实效,今年同安还将开展“警民恳谈”、最美禁毒人征集评选、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和复查、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等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