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主题活动文艺表演现场
中秋主题活动中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游园环节。
中秋主题活动博饼现场,奖品都是主办方按传统民俗定制的会饼。
中秋主题活动文艺表演现场
东南网9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通讯员 杨佳怡 林广明 文/图)21日晚,又临中秋,月近正圆,海沧街道莲塘别墅广场前人头攒动,随着最后一颗博饼的骰子落定,“歌咏中秋寄乡愁、戏聚海沧庆团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的文艺表演也拉开了帷幕。
与往常不同的是,这场活动全方位融入了传统闽南文化。在博饼环节,民众争博的奖品不再是洗漱日用品、家电等,而是按传统民俗特制的会饼;台上的表演也是民众自排自演的歌仔戏等传统曲艺,戏服、化装、道具、字幕机一应俱全;五祖拳表演中,三都子弟把长枪短棍耍得虎虎生风;在舞台旁,还设置了闽南文化展、亲子手工DIY、欢乐博饼等众多游园活动,让村民畅享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节日。
全民参与 复原文化传承生态
当天演出中,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下称“研究会”)戏曲组的戏迷成员们可谓出尽风头,他们在压轴节目中轮番登场,还收获了满满人气。不少村民为了找个好角度,纷纷爬上周边的树杈,看得津津有味;活动散场后,还有村民围上来追问,怎样才能帮小朋友报名学习歌仔戏。
“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登台,也算是圆了几十年来的梦想。”平时在海沧街道工作的颜丽璇,自小就对歌仔戏情有独钟,平日也会自己在家学唱,而今年成立的戏曲组,给了她走出家门排练表演的舞台。
戏曲组的成立缘起于今年清明节期间的一场歌仔戏表演。“当时,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王志斌、庄必芳老师来到海沧演出,并与戏迷互动。现场我们就组建了戏迷微信群。”颜丽璇表示,研究会掌握这一信息后,就以戏迷群为主体,发起成立戏曲组,负责邀请老师教学并提供排练场地、设施,创造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戏曲组成立之后,大家都踊跃参与、全心投入,随着水平的提升,很快就萌生了上台表演的念头。“在上次活动的时候,我还是一名观众,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我已经成为台上的演职人员,同时也成为闽南文化的推广者。”颜丽璇说。
据介绍,当天活动的所有演职人员都是由海沧乃至周边地区的群众组成,并且是纯义务演出,连活动用的所有头饰,都是颜丽璇几个月内花业余时间精心制作的。“这种由群众筹划、群众演出、群众欣赏的活动,让闽南文化重新扎根民间,成为老百姓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沧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会理事李碧莲认为,通过这样的形式,闽南文化在海沧再度拥有了活态传承的社会生态。
政民共建 构建文化发展体系
“群众有需求,社团有热情,政府有力量”,谈及海沧闽南文化传承发展的群众基础和浓厚氛围,林合安认为,关键在于海沧区探索出了一套政府、社团、群众共建的机制。
此次活动由海沧区委宣传部、海沧区委文明办、海沧区文联、海沧区社科联、海沧街道主办,研究会、沧江书院承办。“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指导下,研究会今年初以来广泛争取各相关部门支持,在文化传播、发展、转化方面全面发力,成立多个文艺群组、社团,举办多场民俗节庆活动,努力推动闽南文化融入百姓生产生活,调动全区民众共同传承发展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合安表示。
除了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还吸收了海沧区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的文化骨干和热心人士,一方面强化与政府文化建设举措的联动与配合,一方面发挥民间组织的灵活性,牵头发起多个文化群组,调集各方面社会资源,开展一系列民俗节庆活动。
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海沧区委文明办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今年初以来,研究会在文明办指导下,深入参与其中的一系列活动。此外,研究会还与各相关部门机构紧密协作,例如本月28日,研究会就将与区政协携手,共同在凤山社区开展主题文艺汇演。
林合安说:“我们希望以这些活动为窗口、平台和抓手,发挥研究会在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纽带作用,广泛调动民众深入了解闽南文化、参与文化建设,打造全区传承发展闽南文化的体系。”
创新发展 创造时代先进文化
海沧古属泉州、漳州两府交界,闽南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有“最闽南、最闽台”之称。但是由于建制更迭,文化资源零落散乱的状态长期存在,亟须挖掘、整理和保护。
据介绍,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自从201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闽南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宣传、出版等工作,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梳理、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年3月完成改选之后,研究会开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力,在闽南文化传播、创造、转化方面创新形式,力图把研究成果和民众需求对接,发动全区民众共同开展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
例如,在研究会推动下,多名民间热心人士参加“海沧走透透”活动。他们徒步深入海沧街巷里弄、田间地头,考察记录名胜古迹等文化坐标点,并整理成资料以供进一步研究。
此外,还有众多“老闽南”响应研究会的号召,参与到闽南语正字的整理工作之中。他们走村入户,对闽南原始古地名详加考据,并与现址对照整理;还将小学语文课本用闽南语转化并注音,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也要靠全民共同参与,研究闽南文化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播文化、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李碧莲表示。
“文化植根于传统,我们希望唤醒新老厦门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热情,引导民间的热情和力量来共同保护、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乃至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闽南文化,促进闽南文化资源的永续发展。”林合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