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歌仔唱唐诗》。 台胞之声《歌曲串烧》。 厦门晚报讯 (文/记者 李小庆 图/刘东华)朗月光华,照临万物。在温和的浪涛声、沁人的海风中,嵩屿街道主办的“月圆嵩屿·家和兴邦”之嵩屿街道中秋同乐会昨晚在海沧湾举行。 本次中秋同乐会分为《家》《和》《兴》《邦》四个篇章,优美的歌声、动情的诗朗诵、炫酷的杂技、优雅的旗袍走秀,以及舞蹈、戏曲等,让居民们感受了一台精彩的“同乐会”。 心愿 一首诗歌表达两岸融合的愿望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一首《望月》诗朗诵,拉开了中秋同乐会的序幕。老中青三代人,用诗歌表达着对两岸融合的期望。 来自海沧的台胞社区主任助理们,带来的歌曲串烧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当熟悉的《外婆的澎湖湾》旋律响起,台下的观众挥舞着双手,拍打着节拍,一起唱起来;由两岸三名青年组成的“嵩屿小虎队”,带来一首火热的《爱》。来自新北市的社区主任助理符坤龙说,来海沧近一年,希望把两岸好的社区治理经验更好地融合。 “浅浅的海峡,只要轻轻一捞,就可以捧起一个民族,圆圆的心愿。”来自两岸的社区青年,手捧明灯,共赏明月。 幸福 五代同堂“大部队” 诠释“家和万事兴” 昨晚的同乐会上,96岁的杨火样带着60多名子孙组成的“大部队”来到现场,他坐在舞台中央,孙儿们敬茶献礼,重孙们献上“福”字中国结,玄孙们小跑着送上吉祥对联……五世同堂其乐融融的一家,也是“家和万事兴,百事孝为先”的最好注解,羡煞台下观众。杨家儿孙们还现场派发中秋月饼,希望把家的福气传递给现场的观众。 杨火样的孙女杨惠华说,爷爷虽然96岁了,但耳聪目明,每天上午都要去找老伙伴们打打牌。现在,这个大家族已经有71口人,逢年过节或杨火样生日,一大家子都会聚在一起庆祝。 演唱《打靶归来》的郑正典,是坐着轮椅登台的。他16岁参军,19岁退伍,21岁时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胸椎受伤,下肢瘫痪。但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自主创业养虾,如今他养殖的虾苗销往浙江、广东、天津等地,家庭和美、事业小成。“我的人生虽然没有高度,但有了宽度。”他说,希望以自己自尊、自爱、自信的精神来回馈社会。 |
相关阅读:
- [ 09-14]厦门海沧区嵩屿街道力促“大学习”在基层全覆盖
- [ 08-30]厦门海沧嵩屿街道办书画摄影比赛 评选出16幅优秀作品
- [ 08-08]海沧区嵩屿街道提升城区颜值 优化居住环境
- [ 08-08]海沧区嵩屿街道提升城区颜值 优化居住环境
- [ 08-08]海沧区嵩屿街道提升城区颜值 优化居住环境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