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体 > 正文

“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开幕 已在厦连续举办五年

2018-09-21 08:07:28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9月17日,2018“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活动在厦门开幕,美术书法大展在市美术馆举办。

9月17日,2018年中国文联艺术家走进厦门慰问演出在厦门大学举行,这是歌舞《海之梦》。

  慰问演出节目——歌曲联唱《花儿与少年》。

厦门日报讯 (文/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图/记者 王协云)泼墨挥毫书写中华情,妙笔丹青擘画中国梦。2018“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活动17日在厦门开幕,这是海峡两岸艺术家倾情奉献的艺术盛宴,是送给两岸同胞最好的中秋礼物。

跨越海峡的中华情在厦门浓浓涌动。两岸艺术家以传统的书法、国画、文艺演出等艺术形式,融合传承发展、笔随时代、墨见精神的书画艺术风格,抒发爱国为民之情,弘扬中华文化,展现炎黄子孙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情谊。

一件件书画作品饱含着浓郁的中华情,孕育着美好的中国梦;一场场文艺演出倾诉着满腹的思乡情,展现着两岸一家亲。这是当代艺术家对“中国梦”丰富而深刻的解读,这也是两岸人民同心同德、同向而行的生动见证。

关键词 交流

在观摩中触发创作灵感

2014年,“中华情·中国梦”书画大展在厦门展出后,到金门巡展;2015年,220位台湾书法家以“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为内容创作的书法长卷22幅;2016年“海外华人书画作品展区”展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书画家作品……

熟悉的地点,不同的作品,相同的热络交流场景,一张张照片镌刻下五年来“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活动中那些令人难忘又温暖的瞬间。今年展出现场,特别设立的“‘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五年活动概况图片展区勾起大家浓浓的回忆和无限的感慨。

“精品作品很多,很难得的书画盛宴。”驻足仔细欣赏,台湾书法家郑辉雄不断按下快门,“收藏”起作品。他说,“参展的书画大家很多,通过作品来交流,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创作方式,非常棒,对于发展书画艺术有很大促进作用。”

台湾“中国画学会”理事长唐健风说,“两岸同根同源,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促进两岸书画艺术的交流,更可以提高双方的绘画技巧和水平,每年一次的书画交流很踏实、很贴切。”

中国美协会员萧峻展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这是他潜心研究的创意画法,将山水画和花鸟画结合,“通过展出交流,自己对作品的要求也更高,不断在寻找创新的表现方式。”

两岸及海外华人艺术家们聚集这一文化盛事平台,在交流中开启一个个书画创作的灵感,在交流中不断增进感情,用美丽“中国梦”汇聚正能量,凝聚爱国情结和民族精神,增进两岸文化深入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关键词 共融

用作品传达“两岸一家亲”

这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交心的平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让两岸艺术家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增进共识,共融共进携手前行。以“书画”为媒,两岸艺术家们也将心声寄予作品。

“两岸是一家人,文化血缘当然亲啊。”“中华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长、台湾艺术大学原校长黄光南已经是第三年参加活动,在解读自己的水墨画作品时,不断重复作品的内涵。拥有60年创作经历的黄光南用一幅现代水墨画,巧妙地传递了心声,又彰显了自己的功底。“画上有窗,打开窗有火热的红日,这代表火热的心,柿子和玫瑰寓意事事顺意和富贵。这是两岸对彼此的祝福。”

台湾书法家徐宝珍每年都有作品参展,但来活动现场,今年是第一次。看着现场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作品,她说:“以后争取每年都要来参加。”尽管刚来厦门,但是徐宝珍已被这里亲切的氛围打动了,“语言相通,生活习惯也一样,人们都很热情,很快就能融入一起,希望用翰墨情缘,不断深化两岸情谊。”

“我是端午节在北京出生的,出生后6个月就去了台湾,在我的心里,我是中国人,这里就是我的家,回家来参加书画展,我感到特别亲切。”虽然作品多次参展,但台湾画家褚端平是第一次来到厦门参加书画展,站在自己的画旁,她说:“以后我要常常来。”

关键词 传承

凝聚文化发展正能量

节目类型丰富多样、节目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更难得的是,文艺创作中融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崇高信仰和道德情怀。回首五年来中秋展演慰问演出这一重头戏,不难发现,通过这一平台,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唱响了中国好声音,展示了中国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力量。

在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一台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在观众的期待中如期而至。让人感动的是,所有参演的演员,都是响应中国文联的号召,无偿助演的。

“感叹当年的设计,感叹这么多年的保护。”导演柳常生说,这是“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活动第一次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里演出,机会很难得,希望通过艺术家们的演出,将祝福传递给厦门市民,传递给海峡对岸的同胞。”

“月亮月光光,照到大厅门……”一首原创的合唱《月亮月光光》瞬间烘托出浓厚的中秋氛围。来自A萌闽南语合唱团的动情演绎,让在场观众感动不已。传统诗词混搭闽南童谣的创意来自台湾音乐人杨慕,编曲创作、排练、录制的工作在短短七天就完成了。“中秋月圆,人团圆,由成人和孩子共同演绎这样一首歌,体现的是传承的寓意。”

“传播正能量,唱响好声音,凝聚大家爱国爱家情怀。”中国红歌形象大使兰妮儿是第二次参加中秋展演慰问演出,再次来到熟悉的舞台,她笑着说,“通过文艺的方式唱响中华情中国梦,这样的方式直抵人心。从不断创新和丰富的节目中,我也感受到了中国文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兰妮儿也希望通过演唱更多红色歌曲,传播红色文化,助推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观众们从表演中也汲取了强大的力量。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志愿者、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者看着精彩的艺术表演,个个充满自豪。“我们的公益事业就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市民李永波是新加入的文物保护志愿者,他直言,“正是被宣导团和文保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所打动,认识到这一志愿行动的重要意义,一定会坚持做好。”

  慰问演出节目——歌舞《共度好时光》。

  慰问演出节目——相声《笑语欢歌》。

  市民欣赏两岸艺术家的佳作。

9月17日,2018年中国文联艺术家走进厦门慰问演出在厦门大学举行,这是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镜头

以字会友赠墨宝 两岸书法家交流甚欢

“太惊喜了,谢谢陈老师。”接过台湾书法家陈胜德递上的个人作品集和一幅行草墨宝,厦门市书协理事张锦绣满脸笑容。

以字会友,翰墨结缘。在9月17日厦门美术馆启幕的美术书法大展上,两岸书画家深入沟通交流的动人画面被温暖定格。

当天,在《水调歌头》书法长卷作品前,一幅小篆体作品一下子吸引了张锦绣的目光。停下脚步,她细细品味起来,“当时陈老师也在边上,我们便交流起来,相谈甚欢,一聊起来,我才知道他就是作者,这就是缘分啊!”

张锦绣几乎每年都会来参加活动,作为年轻的书法家,最近她刚好在琢磨小篆书法,没想到陈老师的作品让她眼前一亮,“今年台湾书法家的书法长卷作品既有新意又有意义,更是推进了两岸书法家的相互学习交流。这一两岸文化品牌活动非常棒。”

陈胜德是第一次参加美术书法大展,特地带来自己的作品集和墨宝,与厦门书法家交流。沉浸在如此高品质的书画盛宴中,他感慨道:“在中秋佳节前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好,两岸书画家通过这场文化盛宴,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彼此间的感情更深了。”

据了解,美术书法大展将持续到10月5日。

歌声飘过40年 老少同台传承艺术

《小螺号》《外婆的澎湖湾》《童年》《时间都去哪儿了》……当这些充满年代记忆的歌曲响起时,全场跟着拍手伴奏、哼唱起来;当82岁的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于淑珍和厦门大学学生们同台唱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时,热烈的掌声响彻厦大建南大礼堂。

歌声飘过40年,17日晚上,“中华情·中国梦”中国文联文艺家走进厦门慰问演出的一组歌曲串烧生动诠释了“传承与发展”这一主题。

“第一次和歌唱家同台演出非常荣幸,也激励自己要努力学习、传承优秀文化艺术。”从表演台上走下来,厦大艺术学院大二学生王立邦依旧很激动。

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王立邦见证了改革开放厦门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两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他点赞这一节目的创意:“这些歌曲既有大陆创作的,也有台湾创作的,又融合改革开放40年来不同年代的经典作品,真的是太有意义了。”

满头银发的于淑珍神采奕奕,她打趣道:“是文化艺术的生命力让自己越来越年轻,这次的表演让自己想起年轻时候的模样。”现场,她也激励年轻学子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新时代的生活就像是歌中所唱的那样充满阳光,希望年轻学子们为文化艺术传承奉献力量。

链接

活动简介

“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活动是中国文联的文艺品牌项目,活动内容包括美术书法大展、书画笔会、文艺慰问演出等,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在厦门隆重举办,已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影响,成为海峡两岸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五年共展出沈鹏、欧阳中石、张海、苏士澍、陈洪武、冯远、徐里、吴为山、张光宾、欧毫年、李奇茂、施子清、连家声等海峡两岸书画名家创作的书画作品3270幅,展出35米长的书法长卷49幅。

五年共举办五场大型书画笔会,海峡两岸400多位书画名家参加笔会,创作了上千幅书画作品。

五年共举办五场大型文化恵民慰问演出,10000多位海峡两岸各界代表现场观看演出,姜昆、殷秀梅、郁钧剑、杨洪基、戴玉强、吕继宏、陈思思等艺术名家参加演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