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 将深入全市各区巡演,传承红色基因 首演之后,思明区还将深入全市各区进行巡演,让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英雄小八路”故事鼓舞更多新时代的“红领巾”,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弘扬队歌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歌赛唱响校园,“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主题活动争相上演,“我们的榜样”手抄报比赛展示心中的“英雄小八路”,持续开展的“红色研学之旅”深受学生喜爱……今年以来,“弘扬队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思明区中小学校轮番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也已完成改造提升。全新的展馆,文图更加翔实,高科技设备的引入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英雄小八路”的事迹。形式多样的互动参与,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幕后 小演员刻苦训练 真情演绎动人心 “很荣幸也很自豪能够参演我们身边的英雄人物故事。”谢幕时,剧中小演员“月儿”眼眶里噙着泪水,心中积蓄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了。 “月儿”的扮演者是厦门六中高一学生李茜,在课外学了三年的表演。这次的表演经历深深触动了她,“这一儿童话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就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激励着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为了让表演更加精准到位,更有感染力,学生们也都十分拼。李茜说,拉电话线的动作一直做不好,脸部表情也不够到位,她便和幕后人员反复练习拔河,体会紧张又拼尽全力时的真实状态。 饰演英雄小八路“胜子”的王子恒只有11岁。剧中“抓特务”的场景让大家记住了这位少年的胆量。他打趣道,“拖住特务的动作把膝盖摔破皮还瘀青了,不过多摔几次后就没感觉了。”这次表演给他最大的感受是,“要学习英雄小八路的团结无畏精神,这样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何厝小学20名三年级学生是这场话剧演出中的群众演员。他们不仅在开场部分亮相,更参加了“洗衣服”这一场景的舞蹈演出。虽然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但年纪小小的他们却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从接到任务到正式上台,就短短十几天时间。”负责此次排练的老师张萍说,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演出或舞蹈训练,但在紧急关头,大家却能展示出强大的合力,朝着共同的目标,铆足了劲去努力,“我想,这就是小八路的精神,这就是小八路的精气神在我们何厝小学的传承,我觉得很光荣。” 不是专业的演员,但这群表演爱好者却用最质朴的演绎、最真挚的情感生动再现了当年的故事,叩击着观众的心灵。 “编排这场话剧的过程不容易,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区别于电影版本进行艺术加工,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事件,还原真实生活。”导演杨明明透露,在策划阶段,主创团队不仅走进何厝小学参观了“英雄小八路”纪念馆,还多次与“英雄小八路”原型人物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故事的细节,同时在舞台布置上彰显闽南文化的特点,力求真实还原历史,“希望通过这场话剧,让‘英雄小八路’的精神更好地发扬下去。” 链接 “英雄小八路”事迹 曾被拍成同名影片 “英雄小八路”是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战斗涌现出来的少年英雄群体。他们的事迹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著下不朽篇章。 1958年的“8·23”炮战开始前,在驻军附近的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现厦门何厝小学),160余名少先队员成立了“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为部队战士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战士们更好地投入备战。 8月22日,所有居民本应都转移到后方,然而在炮火连天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没有同大人们一起转移,而是偷偷留下来,冒着炮火和生命危险支援前线的战斗。他们是“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的13名骨干成员。 孩子们帮助部队抢接电话线、挖工事、搬运擦洗炮弹,为战士们洗补衣服、烧开水、送地瓜汤,还帮民兵站岗放哨。他们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还受到当时解放军首长的高度肯定,说他们像抗日时期的“小八路”。部队还授予他们“小英雄志气高,巩固国防逞英豪”的锦旗。 1958年9月10日,共青团厦门市委正式授予他们“英雄小八路”称号。后来,“英雄小八路”的事迹被拍摄成同名影片并在全国公映。1978年10月,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60年来,“英雄小八路”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天天向上,并随着时代步伐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
相关阅读:
- [ 09-15]“00后”美德少年挑大梁 不但是一班之长更是“一家之主”
- [ 09-11]天生胸主动脉缩窄 少年患上高血压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 [ 08-27]厦门一少年武艺精湛 本色出演“一代宗师”幼年
- [ 08-22]火车即将驶来少年竟在铁路上蹦跳 民警冲上前将其拽下
- [ 08-14]圆锥角膜被误诊为弱视 11岁少年需角膜移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