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罗子泓)随着电竞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游戏成为竞技体育,过去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东西,正在一点点变为现实:打游戏不再是一种娱乐消遣,而是一门职业;想要成为职业选手,也不仅仅是会打游戏那么简单,选手们需要夜以继日地训练,适应各种技战术,还得肩负战队、俱乐部的期望,赢得比赛,赢得大众对行业的认可。 近日,记者走近厦门XQ电竞俱乐部和GOE电竞俱乐部,为您揭秘职业选手背后的故事。 老手教练 思考策略适应变动带着队员冲击梦想 职业玩家“小北” 29岁,XQ电竞俱乐部“王者荣耀”青训队教练 队员训练时,教练“小北”紧盯屏幕,观察着每一个对战环节。 下午3点,一轮训练告一段落,十七八岁的少年们有说有笑地走出训练室,抱回一堆零食,利用休息时间再开了一盘比赛。“我能撑得住!”“你那边小心,有人来啦!”此时,教练“小北”沉稳地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回看训练录像,记录关键节点。偶尔,QQ消息提示音响起,他还会和其他俱乐部的同行们“约战”,又或者讨论最新版本的游戏变动。 “小北”曾是一名“驰骋战场”的职业电竞运动员。比起现在有工资、有食宿保障的运动员,他直呼“那时条件真的不能比”。两年多前,“小北”踏入电竞行业,不仅所在俱乐部没有教练,除比赛奖金外,队员们几乎没有工资。大家靠啥吃饭?“小北”告诉记者,只能靠偶尔代打比赛赚生活费。那么,谁组织训练?“全靠自己摸索,代打完了才练一练。”“小北”说。 每日,与电子产品“亲密接触”十几个小时,让原本近视不深的“小北”依赖上了眼镜。现如今,他不仅戴着三四百度的眼镜,还会在电脑旁备一瓶眼药水,在视觉疲劳时用。一个月下来,用完一瓶已是常态。 训练环境好转,电竞选手增多,推动技术提高,也对运动员们的耐力提出了考验:据“小北”介绍,过去,一名选手只要精通一两个游戏英雄的技能,便能有口饭吃;现在,熟悉5至10个英雄的人已不在少数——若熟悉1个英雄要打500场比赛,熟悉10个就是5000场,以每场比赛25分钟来计算,想要从众多玩家中脱颖而出,至少得花费2000多个小时。当然,拔尖选手的付出远不止如此。 自成为教练后,“小北”的沉稳度、全局观比之前更强了,“脑力激荡”时常会有。队员被击溃,嘴上抱怨时,他会果断地来一句:“多想想你下一步该怎么打!”团队战略不明晰,杵在战场上犹豫时,他会理智地分析形势,提醒他们“先去争取不可再生资源”。游戏版本在更新,英雄技能在变化,“小北”也总会观摩别人的比赛,将他们的“精华”提炼运用到自己的队伍中。 “我要去适应队员,留住他们好的一面,再慢慢地改变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好。”坐在教练位上的“小北”说,无论自己是队员,还是教练,都希望能通过努力,让电竞成为一份令人骄傲的职业。 |
相关阅读:
- [ 09-10]厦门体博会暨电竞展与20家合作伙伴战略签约
- [ 09-09]能承接赛事直播、解说等业务 厦门本土电竞馆陆续萌芽
- [ 05-08]电竞头号玩家年收入超400万 厦门电竞产业生态圈形成
- [ 05-03]引导健康参与电竞 福建省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决赛在厦闭幕
- [ 12-26]厦门将添两个电竞场馆 其中沙坡尾电竞运动馆元旦开放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