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经济日报》点赞厦门翔安首创农村宅基地建设分配新模式

2018-09-14 10:18:48王元晖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呼应民意

改革创新寻求突破

“八山一水一分田”,厦门农民的这一调侃背后,实质是对人多地少矛盾的无奈。“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宅基地僧多粥少”,“民宅违规长高长胖”……由此衍生的,自然是尴尬的乱象。

“有的家庭住宅面积足够大,仍有大量土地可用于申请宅基地;而有的家庭人均住宅居住面积仅几平方米,虽符合批地建房政策规定,却无地可申请。”昨日,即将搬进双沪“四统房”的居民老陈向记者透露了一番“掏心窝”的话。

回望过去的那些日子,双沪社区一位干部同样感慨万千。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5年至2013年间,双沪社区共获批宅基地32宗,而实际需求为129宗,缺口达97宗,占比高达303%。宅基地供给“僧多粥少”,新房建设杂乱无章、村庄道路拥挤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遭遇瓶颈。

打破农村宅基地占有的固有模式,集中统筹使用全村宅基地,尽可能实行均衡分配,保障全体村民均等享有宅基地的权利,翔安区委、区政府在思索,在谋划,在行动。

一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农村宅基地建设分配“四统”新模式,呼之欲出。

2014年,同样一种笑容,挂在了大嶝许多村民的面庞上。在这一年,翔安区以大嶝街道双沪社区为试点,正式开启了用“四统”模式解决农村社区宅基地供需矛盾的孜孜探索。

通力合作

“六个转变”改写农村住房建设

“180平方米的石板房内挤了16口人,兄妹们都想申请宅基地自建房,但无奈十几年都批不下来。”昨天,大嶝居民许丽金回忆起多年前的场景,破涕为笑:“往后的日子好了,我们也将从住房困难的‘村民’,真正变成共享城市生活的‘居民’。”

这样的变化,正在或即将发生在翔安区的千家万户。然而,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翔安区在全省第一个“吃螃蟹”,考验的也是决策层的勇气和智慧。

“居民自愿、社区主导,政府指导、部门支持”,这一原则贯穿在“四统”模式落地的全过程,大嶝双沪社区,成了这艘改革航船的起航地。昨日走入这里,楼房内谈笑声依稀可辨。据称,这4幢楼,每幢11层,每户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可解决83户住房需求。

“一期刚建,就有不少人来打探:二期什么时候动工?”在双沪社区负责人的眼里,这个小细节,折射出了一部分村民住房观念的转换——从一开始的观望,到对搬进新居民小区的热盼。

实质上,其间的牵引力,还来源于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加紧装修新房的老林,憧憬着这样的一个上午:提着从社区超市买来的菜,来到文化活动室与棋友们下几盘棋,到党群活动服务站唱一会南音,再到“一墙之隔”的养老服务站做身体检查。他断言,有了这么好的配套服务,生活会很惬意。

“每平方米才2000多元,周边的商品房至少得两万多元呢。”人们口中频频提及的“好政策”,不用说,就是翔安区的“四统”新模式。

“四统”的背后,一个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国土、财政、银行等部门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积极配合的坚实格局显而易见。

——在审批上,由“一户一宅”向“集中建设”转变。

——在办证上,由“批地”向“批房”转变。

——在资金上,由“农户出资”向“抵押融资”转变。

——在建设上,由“个人自建”向“国企代建”转变。

——在协作上,由“单部门为主”向“多部门联动”转变。

——在决策上,由“政府主导”向“社区自治”转变。

这“六个转变”,环环相扣。其中的每一个,都在用改革创新的大手,翻开翔安、厦门乃至福建农村住房建设的新篇。

“更大的转变,在于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大嶝街道相关负责人指着双沪“四统房”配套建设的24间共1600多平方米的店面告诉记者:接下来,这里将引进无污染、不扰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既能解决小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难题,又能够让店面每年为社区集体创造30万元的租金收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