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生态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研讨。(何东方摄)
参会人员实地参观鑫美园合作社基地。(陈嘉新摄)
位于厦门同安汀溪镇前格村五里林的“听泉山—云创绿谷”跟台湾社区永续发展协会签订合作协议。
厦门日报讯(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郑素描洪蓉蓉)今年投洽会期间,同安区设立了人才项目资本合作展分会场。9日上午,海峡两岸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转型论坛暨创业孵化项目对接会在同安分会场举行。该会议由厦门市委组织部、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主办,同安区委组织部、同安区委人才办承办,两岸农业专家、全国各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企业代表、风投代表齐聚一堂,市委组织部和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领导、区四套班子领导、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各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重点)村(居)负责人等近300人出席会议。
本次活动邀请了丘建源、段湘麟、徐晓斌、邢圣得等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生态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围绕“海峡两岸产业交流如何带动厦门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生态链”,从两岸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如何从资金、技术、市场、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寻求合作,推动两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同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秀珠说,同安区是厦门美丽的“城市后花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美,同安区森林覆盖率达54%,具有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资源;产业优,同安区委区政府提出“三转三加强”发展思路,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布局框架已经初显;同安建立了招商引资“三个一”机制,推行“大管家”管理新模式,实施“银城113”人才计划,加大各类人才特别是农业产业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希望借此契机,两岸专家、学者既相互交流、增进友谊,也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论坛上还举行了海峡两岸创业孵化项目台湾微晶木蜂箱及云创绿谷两个项目的路演和对接。其中,台湾微晶木蜂箱项目与汀溪悠谷签约,云创绿谷项目与听泉山签约,两个项目落地均在同安区汀溪镇。
台湾社区产业永续协会副理事长、厦门台商协会青委会副主委、2016年度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张志传以《精细化乡村旅游的模式——新信息时代下的网络营销工具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之应用》为题,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及心得体会。张志传表示,乡村旅游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环境、鸟叫虫鸣、传统文化、农林渔牧及乡愁等。发展乡村休闲农业,要做到服务精致化、体验感触化、文化深入化,让城市居民来到乡村实现吃、喝、玩、乐、游、购的一条龙服务,营造乐活永续农村。此外,还要善于运用网络营销工具,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
活动最后,福建省景园区战略联盟也在同安区正式启动。今后,相关景区、园区将携手联盟,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旅游产业调整,共同促进福建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这样的论坛,是一次跟高端人才面对面学习、交流的难得机会。”同安区军营村主任高泉伟听完论坛,收获颇丰。他告诉记者,军营村是同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批市级示范村之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过去几年,军营村在“五位一体”等开发建设中,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是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如何进一步突破,在当天的论坛中,他有了新的启迪。
链接
两岸专家共话
乡村旅游转型
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海峡两岸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转型论坛暨创业孵化项目对接会”的配套活动,9日下午,同安区在辖区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召开两岸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转型座谈会。同安区委组织部、区农林局、旅游局等部门相关领导,两岸专家学者,同安区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同安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等参加。
下午2点30分,参会人员实地参观完鑫美园合作社后,他们近距离、面对面,在宽松的氛围中,围绕乡村旅游如何吸引人、如何留下人等方面展开讨论。“同安的乡村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如何把游客和自然融合起来,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有舒适的体验感,这需要做长线规划。”“同安的龙眼很有名,如何跳出农业看农业发展,台湾一条根全产业链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寻找乡愁情怀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依托乡土特色的东西可以发展起来,但它的持续性有限。建议对零散的资源进行整合,走规模化发展路子。”“乡村旅游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结合大众需求寻求发展。”在吸引游客、留下游客方面,两岸专家各抒己见。
作为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何添文听得十分认真。他告诉记者,鑫美园在2016年莫兰蒂台风中受到了重创,灾后重建路阻且长。座谈会上,两岸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收获颇丰。今后,鑫美园也将根据他们的建议,从技术方面、项目方面加强规划。
同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小华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安机遇与挑战并存。台湾与同安一水之隔,气候、土壤接近,该场座谈会的举行,是同安区与台湾加强交流合作的新开端。今后,同安将不断搭建平台,促进两地不断加强合作,互惠共赢,共促发展。
背景
出台政策 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作为厦门市“三农”比重最大的行政区,同安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党的十九大过后,同安区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规划引领和产业振兴为抓手,提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农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政策方面。同安区拟创新出台农业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建立以薪酬为依据的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给予农业产业人才最高15万元薪酬补贴、25万元创业补贴、30万元安家补贴,并按三个层次给予人才1000-2000元房租补贴。企业柔性引进农业产业专家的,还给予企业每年最高10万元补贴;新引进的普通全日制本科以上人才,提供租房补贴。
平台建设方面。同安区投入190万元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一才一基地”品牌建设,为农业类“双百”企业落实区级配套创业扶持资金300万元。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带动,构建农副食品加工业百亿产业链,实施“人才+互联网+农业+金融”模式,有序推进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实施,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37个、总投资69.8亿元,确定2019-2020年预备项目76个,总投资达134亿元。
精准服务方面。同安区实行“1(创业资金)+X”人才扶持体系,建立人才项目联席会制度,为意向落户同安区的农业产业人才及项目“量身定制”扶持方案和服务清单,落实人才联络专员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农业人才企业的困难问题。
目前,同安区已累计引进和培育国家“万人计划”农业方面人才1名,市“双百计划”农业方面人才4名,区级农村实用人才18名。
发挥作用 推动乡村振兴走上轨道
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英德是同安区自主培育的国家“万人计划”农业产业人才。同时,他也是同安区首批农村实用人才之一。他经营的百利种苗蔬菜种苗事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种苗产业已排名全国前5名,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2.2亿株,生产种苗占同安区种苗市场70%的份额,促进了同安乃至厦门周边不少农民实现增收。
康英德是同安区现代农业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同安区注重结合本土特色,抓大抓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更多农村发展。其中,在农村实用人才李义福和林晓晴的带领下,鑫美园和青云岭现代农业合作社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已带动社员300多户,辐射村民8000余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安区在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致力于推动他们发挥作用。通过构建农业产业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区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17位党政领导挂钩联系45名人才;建立党政部门与人才定期联系沟通机制,促进双方良性互动,开通人才建议直通车,组织人才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咨询、论证和评估,定期举办“部长会客厅”、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等,广泛听取人才库高端人才的意见建议。
此外,同安区还依托工业社区大学,整合科研院所、企业学院、培训机构等各类资源,每年举办近百场培训、主题沙龙、文体活动等,鼓励一批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才、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下乡、返乡创业,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