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延续金砖期间好经验 扫扫码就能查蔬菜“身份档案”

2018-08-31 07:47:37彭怡郡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指导批发市场经营户开展溯源工作。记者 彭怡郡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黄珊珊)2017年9月5日,举世瞩目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置身于全球聚光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城市之美、文明之风,见证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扬帆启航。

转眼,厦门会晤举行就要迎来一周年了。为此,我们今起推出“金砖,让厦门更美好———厦门会晤举行一周年特别报道”系列报道,从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维度,讲述一年以来厦门在高素质、高颜值建设道路上的新成果。

在农贸市场里,推动“一品一码”建设,对农产品实现闭环监管;在餐饮单位,以示范指引,促进“明厨亮灶”提质扩面。近一年以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把金砖期间在食品监管上的好做法好成效延续巩固,让市民的餐桌更加安全放心。

为农产品制作身份档案

23时的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灯火通明,这里承包了厦门市面上80%的食品原料。老黄在这卖菜10多年,深刻感受到批发市场交易规范正不断提升。

入场前,老黄需要提交蔬菜的产地凭证等材料,经过入场查验、检验合格后,蔬菜才能获准交易。同时,这些蔬菜产地、品种类别、检测信息等数据,会自动上传到厦门市“入市必登”系统。

如今,市场交易也已告别手工票据。交易时,老黄和购货商各拿着一张厦门市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在溯源秤上称重、刷卡。溯源秤会打印出溯源小票,上面有个二维码,一扫就能看到蔬菜的身份档案,包括农残检测和产地。

这样的溯源监管和全程信息化交易过程实现了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金砖食品总仓严格执行一进一出的闭环监管方法,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今年5月,中埔批发市场改造后延续这一做法。

搭建溯源平台实现监管

同时,针对批发市场交易时间的特殊性,属地湖里区市场监管局殿前所推行分时段监管。最重要的是20时到次日凌晨4时的市场批发时段,执法人员带领协管员、检测员全程跟进交易环节,重点把关入场查验、进场检测和不合格食品处理等关键环节。

中埔批发市场仅仅是监管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此前金砖经验基础上,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整合“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和“厦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目前,在食品生产环节,已有753家生产企业注册使用“厦门市食品安全网”追溯系统,纳入监管的生产企业占比93.8%。食品销售环节上,已有8526家食品批发企业、商场超市纳入追溯系统。餐饮环节中,纳入食品追溯系统管理的大型及特大型餐饮服务单位29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86家,学校食堂822家,还有1131家保健品生产经营者纳入追溯系统监管。

“明厨亮灶”覆盖率翻倍

透过华侨大学餐饮中心的后厨玻璃,能看到全封闭的后厨间,员工穿着统一制服,佩戴口罩、帽子,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刀具、砧板等用具按颜色标识分类。后厨内有视频监控,学生老师可随时看到后厨情况。餐饮中心还设置有食品化验室,能做农残、餐具、肉类、厨房空气、水质等各类检测。这样的“阳光厨房”,成为“明厨亮灶”建设中的典范。

今年年初,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编印《厦门市阳光厨房指引“齐”“洁”“明”示范》手册,指导餐饮单位在“明厨亮灶”基础上,推行“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4D管理模式。

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打造“食安”工程,餐饮处积极促进“明厨亮灶”提质扩面。近期,餐饮处以同安味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华侨大学食堂为示范,举办两场现场观摩会,组织市、区、所三级执法人员、部分学校食堂及餐饮管理公司负责人等近700人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促进厦门餐饮服务单位实现“齐洁明”效果。

目前,厦门市持证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覆盖率,从金砖厦门会晤举办前的36%跃升至64%,已实现公办学校食堂全覆盖、民办学校及养老院食堂基本覆盖。接下来,餐饮处将推动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开通网络厨房APP,让市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餐饮店后厨的操作情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