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正文

风景湖公园凭借高颜值成为集美一大地标

2018-08-30 10:55:07宗琴 林志杰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风景湖的蜕变

灌口最大市政公园—风景湖公园经过截污治水、保护古迹等,凭借高颜值迅速成为集美一大地标,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

图:灌口风景湖景观。(林志杰 摄)

走进灌口风景湖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花树相间里游客争相拍照、亭台楼阁里老人对弈而笑、潺潺流水旁孩童追逐嬉闹……这幅岁月静好的美景,正是灌口居民宜居的真实写照。

在改革的进程中,灌口镇坚持绿色发展,实施“文化兴镇”战略,人居环境逐渐改善,成功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其中,作为灌口镇最大的市政公园,风景湖公园自建成投用以来,凭借高颜值迅速成为集美区一大地标,不仅让灌口居民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还吸引很多岛内自驾族周末来这里散心,欣赏公园里的香水莲花。

保护古迹 公园变文化教育区

漫步在风景湖公园里,百米驿站文化长廊的两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灌口历史。灌口历史事件、凤山庙典故、灌口老街、小刀会故事……市民在休闲漫步中可轻松了解回顾灌口的过往岁月。

2011年,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之一,灌口在黄庄村北侧选定了3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灌口最大的综合性市政公园——灌口风景湖公园。

“这片土地上除了有湖外,最重要的就是有驿道桥。”曾在灌口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办公室工作过的王进法介绍说,规划的公园正处于元、明、清时代的驿道之处。为了保护文物,指挥部经过精心规划,决定围绕这段以驿道桥——塔子塘桥为主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打造“驿道文化主题公园”。

打造驿道文化主题公园,目的在于传承和保护文物。为了更完善地将想法变为现实,在建设过程中,曾多次召开“灌口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邀请历史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在多方建议下,最终公园决定巧妙地利用已经保护和建设的“塔子塘”、“塔子塘桥”,建成一条木栈道和景观台,同时将区级文物“贞寿牌坊”整体迁移至此。而在景观台的另一侧,则规划别具特色的凤山书院和小广场,小广场的另一面是灌口人文历史文化墙,以影雕的形式展现灌口历史上的志士仁人。

灌口的“文化遗产”记忆以全新的方式再现了,市民游客在休闲之余便能感受灌口驿道的文化魅力。

除古驿道的传承和保护外,公园里也处处充满闽南特色。在公园的中部,十几尊生动形象的童玩雕塑,唤醒了不少市民儿时的记忆。公园东南侧还有法制园区、植物园区和亲水平台,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农科教育的基地。

截污治水 环境变美家园更宜居

“7年前我们是不会来这里的,现在却是这里的常客。”刚跟伙伴跳完舞的徐阿姨说,她见证了风景湖从臭水沟变成空气清新、环境怡人公园的过程。

徐阿姨是黄庄村人,2010年之前,在徐阿姨的印象中,农村养殖场污水、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风景湖。长期的污染形成河道淤积,以至于溪流沿岸杂草丛生、污水横流。

初来这片土地考察的王进法跟徐阿姨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还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景象。风景湖公园水域面积有13万平方米,是瑶山溪流经灌口城区的一部分。风景湖改造也是瑶山溪水利工程的一部分。

公园要想真正的有风景,治水刻不容缓。公园建设从征地开始,之后开始河道清淤、护岸等水利工程。同时,在风景湖周边,环湖建设污水再生处理站,将生活污水集中到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引到风景湖的上游用于补水和公园绿化灌溉,实现“中水回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

从开建到完成,仅仅两年时间,风景湖的污水不见了,处处变成了美景。环境的转变,也推动着周边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家住幸福家园的林先生说,除了平时在公园休闲外,每逢节假日这里也会举办相关大型活动,比如美食节、千人运动会等,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