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思明区与武平县签新一轮对口帮扶协议

2018-08-08 09:34:40吴晓菁 吴燕如 王协云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探秘武平】

改林权保生态富百姓

解读全国林改第一县的发展密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平县是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全国林改第一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此行,大家探访了林改策源地万安镇捷文村、逛美丽乡村“五朵金花”,感受武平县实施林改以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密码。

  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到处山林翠绿,郁郁葱葱。

密码1

改的是林权,保的是生态

“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走进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村部,醒目的标语立马让人想深入了解这座全国林改第一县的辉煌历程。

164户632人,人均耕地才1亩多,人均拥有林地46亩,捷文村是典型的山多地少林区村。行走在捷文村,环顾周边山林,满山翠绿。村民笑着说道,“如果没有林改,没有分山到户,这个村的林子早砍光了。”

“早在2001年,我们这个村就在全国第一个探索集体林权改革并确权发证……”现场,捷文村党委书记赖兴民自豪地介绍起捷文的故事。

分山到户,仅仅是捷文村林改的第一步,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更好地为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

那么,林改后,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相矛盾的问题?如何解决林业经营分散的现象……现场,大家找到了答案: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山林流转;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租赁赎买,发展林下养殖、种植、森林人家等系列改革配套措施。

热情的村民泡起灵芝茶招待客人,“这可是我们林下经济的成果,我们林下种植的还有草珊瑚、铁皮石斛等。”

如今的捷文村,生态环境优美,老百姓安居乐业。村民感慨道,“改的是林权,保的是生态,富的是我们百姓。”

数据最有说服力。林改后,森林覆盖达84.2%,比林改前提高6.2%,林木蓄积量达到19.3万立方米,比林改前增加将近一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年居全县较高水平,其中林业收入占比45%。

“乡村振兴,美丽捷文。”捷文村已列入乡村振兴县级示范点。以一景、两带、三基地为目标,武平县将通过三年时间力争将其打造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的爱星农业基地,村民正在黄金百香果园忙碌。

密码2

五村联动推动乡村振兴

藤架上挂满绿油油的黄金百香果,藤架下方的田地充分利用,种起葱来。还未走进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的爱星农业基地,一阵阵百香果的清香就扑鼻而来。8月,这些由绿变黄的百香果,将被送到省内各地,甚至出口国外。

烈日下,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种植地之间。她叫吴才英,去年1月租下了这里300亩的田地,合同一签就是20年,并成立了龙岩市爱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晒得黝黑的她,以农场为家。经过一年基建和设施的完善,今年上半年开始收成,一期100亩的种植已供不应求。“其中80亩黄金果的产量,可达24万斤,但是已不能满足客户的订单,只好让客户先预定。”

现场,有不少村民正在拔除葱地上的杂草,这是本地村民来帮忙,每天可拿到80元。作为大户,在自己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吴才英不忘带动帮助贫困户。

林改十几年来,山林得到有效保护,但老百姓的日子却一直不富裕。良好的生态怎么变成钱,生态资源优势如何转变成经济优势?武平县找到了突破口——实施环山五村联动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

以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为代表,城厢镇的五个村庄被誉为“五朵金花”,成为武平县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吸引了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在城厢镇云礤村,33岁的钟文在村里做起农家乐,开起农家饭店、第一家民宿和梁野山四季果园。

“收入一年二三十万元,游客越来越多,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开起民宿,创建了省级“森林人家”品牌。他还打造了梁野山O2O农产品营销服务区,村里的农户也可以在他这里寄卖农产品。

借助良好生态,武平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生动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