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国内“行画”(即批量复制生产的商业油画)遭遇滑铁卢式重大打击以来,乌石浦所代表的厦门油画业,不仅没有萎靡沉寂,反而破釜沉舟、报团取暖,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才华创作不辍,涌现出一批优秀画家,在各大美展上频频亮相,乃至走入国家级艺术殿堂。此前的厦门行画人群体中,至今已经走出5名中国美协会员,其中张及时的画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满足中国美协入会条件的已经不少于10人,进入福建省美协的更是难以尽数……可以说,厦门商业油画业走出的画家,已经是全省油画界的“半壁江山”。 从难登大雅的画工,到成为名副其实、蜚声艺坛的画家、艺术家,乌石浦人足足用了十年,也仅仅用了十年。而今,他们引起越来越多重视,并被统称为“新文艺群体”,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美术界一支不可忽视的艺术力量。 缘起:行画废墟中原创萌芽 尽管少有过路上门的顾客,但是厦门乌石浦油画艺术协会副会长蔡天从的画廊里面却别有洞天——墙上层层叠叠挂满了巨幅油画。“乌石浦很多画商都搬走了,但不是因为这里萧条,反而是因为门面越来越贵。”蔡天从表示,现在他自己就签约了30多名画家,生存并不是问题。“他们几乎都是行画工转型而来,现在大多已经不画行画,只从事创作。” 在蔡天从看来,从依赖行画到主要从事原创,是乌石浦十年转型的成功标志。“我们这些民间的画商、画家,没有体制内的职务和工资,一天不卖画就没有收入。能够单纯从事创作,就说明作品已经得到了认可,已经战胜了生存的困扰。” 但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过程,并不简单。蔡天从1989年开始在老家泉州接触油画,2003年来到厦门。2005年,他在乌石浦创办了这里的第一家私人画廊。此时正是乌石浦商业油画的巅峰,这一年,乌石浦商业油画年产量占到世界油画市场份额的18%,年产值超4亿元;乌石浦及周边约0.25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专职画师4000余人、画商约200家,从事油画产业配套工作(如经营画布、画笔、制作画框等)的人员约3000人,乌石浦油画一条街也被厦门市认定为第二条市级专业街。2006年。乌石浦油画村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化部产业司命名为“国家第二批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 但是,在乌石浦风光的表象下,包裹的是严重依赖外单出口、人力成本优势的粗放模式,危机也在悄悄酝酿。在2008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中,乌石浦也同此凉热,油画产业遭遇重大挫折。 “这一年外单一下子都没有了,如果不是做原创做得早,都不知道会怎么样。”现在想起来,蔡天从还是不免后怕。2007年,在大家还在坐收行画产业爆发的红利时,蔡天从就开始涉足原创油画经纪领域,还签约了第一位画家。“就是一次性签三年,其间所有画作都要卖给我。当时行画还很好卖,一张风景画可以卖一万多元,整个乌石浦只有我开始做签约原创,很多同行都看不懂,说我没钱还要养画家。”蔡天从笑着说。 2008年之后,曾经的行画产业帝国已经崩塌,但蔡天从的原创油画梦想还远未成真。他一方面在行业低谷的时候不断签下身边优秀的画家,一方面还要透支自己的财力买下他们这一阶段的所有画作,并介绍他们去进修深造。这一期间,他和签约画家都是“以画养画”,也就是用行画养创作。而这一条路,并没有先行者,他们只能在生存和艺术的夹缝中独自求索。 |
相关阅读:
- [ 05-28]海沧油画亮相“艺术厦门” 市民前来感受艺术熏陶
- [ 04-13]厦大举办杨荣孙油画作品展 展览持续到本月20日
- [ 03-22]七位油画家在厦联合办展 为观众呈现不同风格艺术作品
- [ 03-21]到集美兑山美术馆欣赏油画影像作品
- [ 03-11]“如歌行唱———黄志洋油画作品展”开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